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5篇
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5篇【导读】这篇文档“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1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一、孩子入园前后,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亲人及他人,必须步调一致地引导孩子入园,让孩子从大人的谈话中明白:我已长大,白天必须上幼儿园,跟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幼儿园里快乐多.二、热情接待开学前进行新生家访工作的老师,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中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使孩子喜欢与老师交往,达到师生感情融洽的目的.三、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入园前期,哭闹、不习惯新环境,随时产生抵触情绪,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体质一时下降,都是很正常的事.家长要不忧愁、不打骂、不溺爱,及时向老师汇报孩子的情况,同时表明家人的立场:“你不上幼儿园,全家人都不高兴.”没有特殊情况,坚持每天送孩子入园,老师会给孩子特殊的照顾.对“依恋亲人哭闹不止”的孩子,在情感方面,一段时间内应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分亲热,让孩子接受老师对自己的亲抚,去感受幼儿园犹如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摆脱对家人的依恋,喜欢上幼儿园.四、经常询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自己做了什么?.....”及时表扬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进步.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认识的新同伴,表示惊讶,激发孩子明天还要去幼儿园的兴趣.五、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些小挫折,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心疼不已,诉说其他孩子的不足,流露对老师的不满.不要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消极心理,应该让孩子明白,受点小挫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同时可以向老师了解情况,处理好事情.六、不能猜测老师的工作行为,有顾虑、有想法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不然会由于家长的心理因素,影响孩子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七、不论孩子的情绪怎样,早晨送孩子入园后,不带孩子在园玩耍逗留,及时将孩子交给老师,及时离园.孩子在园期间不来园探望孩子.下午可根据孩子的情绪稳定程度,与老师取得联系后提前来接,但早晨入园不能太晚.入园后孩子会在参与各项活动中,在老师的关爱中,找到乐趣,停止哭闹.八、孩子在家时,家长要根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不让孩子成为过分受保护型的孩子.需家长配合的工作2家长配合的工作:(一)接送安全:早上按时送幼儿来园,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家长尽量固定接送人,按规定时间带好接送卡接送孩子,并将孩子交到老师手中,晚上接孩子如果确实有事来不了,一定要提前给班上老师打招呼,没有通知,我们不能让孩子离园。(二)作息时间:1、早上起床的时间:幼儿园入园是在7:30-8:00之间.2、坚持午睡:幼儿园午睡时间为12:00-14:00,家里的午休时间要尽量与幼儿园同步。(三)生活习惯1、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的满桌都是或吃得时间太长,这些习惯产生的源头就在于咱们的“种种顾虑”。其实孩子都能做到的,关键在于家园一致的“坚持”。2、坚持进餐有序:过于随意的用餐或点心方式是造成孩子正餐时习惯不好的主要原因。在幼儿园里,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两餐一点,早餐、午餐、午点,傍晚孩子离园时分尽量不要带点心来园,以免影响孩子的晚餐进餐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离园活动时的安全!(四)如何帮助幼儿适应新学期:1、每天早晨来园之前要排便。(由于很多幼儿来幼儿园不习惯排便,就忍着,所以尽量让幼儿养成早晨来幼儿园之前排便的习惯)2、学习能自己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子。3、能自己独立地在30分钟内吃完饭。4、放学后尽量及时离园,最好不要在大型玩具等区域逗留。5、孩子穿的衣服要宽松、简单,便于穿脱,鞋子要便于运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6、孩子回家后,请家长多问孩子在园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多和孩子交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7、幼儿园来园时应保持仪表整洁,衣服清洁,做到每周剪一次指甲。8、幼儿来园时身体不适,请主动与老师和保健老师联系,说明病情。幼儿需在园服药,请家长签字确认后方可在园服药。如果幼儿缺勤到两个自然月算是自动退园。9、送孩子来园前要检查孩子口袋,幼儿不得将刀片、药片、铁钉、玻璃球等危险物品带入园内。10、幼儿所带衣物和物品都要写上姓名以免丢失。11、一般情况下,不要养成幼儿无故缺课、迟到等习惯。如:家中有事请家长要提前到两位老师那里请假,或发短信告知。12、有情况及时与班上老师联系,让我们共同作好家园共育工作。希望您密切配合班内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13、请您随时留意班级门口家园联系栏内容。14、您的电话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我们。15、幼儿园电话: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孩子上幼儿园了,那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孩子终于有人帮着照顾了,可以忙着办一办自己的事了,可对于幼儿园里老师交代的一些配合工作有时是会忘记的。或者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有老师照顾就够了。家长的配合都是次要的。家长们殊不知这样做对于孩子的发展大大不利。而且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双重性格。那么做为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工作,让自己的孩子更健康成长呢?我想和家长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想法:一、了解幼儿园里和孩子所在班上的一些常规要求,针对自己的孩子加锻炼。不同的孩子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差异也各不相同。因此,孩子入园之后,家长有必要了解幼儿园里的一些具体规定和班级的常规要求。如幼儿园规定:幼儿入园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上学习惯,不迟到不早退,每天早上7:50前送孩子入园食用园内早餐,保证孩子每天早上能够以愉快的心情来园;送幼儿到园后,家长要将幼儿亲自交给班级老师,向老师问好,让老师知道幼儿到园了。可是,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当中就有的孩子在家养成晚睡晚起的坏习惯,有的孩子养成吃饭慢的毛病等。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这些规定之后,就要根据自己孩子个性和习惯,培养孩子身上所需要的好习惯、改掉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性。是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必要条件。二、把教育看成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事,家长应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俗话说的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与幼儿园、学校是同样的重要。家长应充分的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老师在学校严格要求孩子,家长还要在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巩固孩子在园获得的生活经验和好习惯。有意识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如稳定情绪,集中的注意力,为以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讲故事、说儿歌、看图说话等方法对孩子进行口语训练。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说话文雅。注意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也十分重要,这些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将会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形成良好的榜样。使孩子终身受益。作为家长,也有着文化水平的差异和工作性质的差异。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让孩子养成那两面的双重性格。如,孩子在幼儿园一段时间后,逐渐养成独立吃饭,穿衣的好习惯,可孩子周末回家后,家长再饭桌上有代替了孩子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养成了家里园里两个样的习惯。因而,造成幼儿园里教育的失败。三、一定要按时参加家长会,和老师交流沟通,帮老师多了解自己孩子。家长会是幼儿园提供给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一个平台。家长要懂得珍惜这个交流的机会。认真听取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了解家长需要配合完成的事情。如家长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是帮助老师了解自家孩子到重要途径。和孩子一起收集动植物的图片,废旧物品和查阅相关资料。是帮助孩子丰富课堂需要的相关知识经验的依据。认真看孩子的绘画作业、美工作品是了解孩子在园表现的途径等。通过与老师、幼儿园的这些交流和互动,就对孩子的幼儿园、班级与孩子在班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便能及时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和老师工作,促进自家孩子及时的改正缺点,得到健康发展。总之,孩子的成功教育主要在于家长、幼儿园或学校的有机配合,共同关注,携手教育才能使孩子每一个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成长,发展。核心提示:家长也可以给予幼儿园人力支持,比如,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志愿者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维持秩序、拍照留念等。而不同职业的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消防员爸爸为孩子们上一堂火灾逃生演习课、生物学老师妈妈带领孩子们认识各种动植物。家长还可以给予幼儿园财力的支持,比如,幼儿园开展的各类捐赠活动,给灾区小朋友捐款表爱心,给福利院的孩子捐助衣物献温暖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中规定:“家长要和学校、社区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的发展需要家园共育,家长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家长要实践好观察者、咨询者、参与者的角色。看:成为幼儿在园生活全面的观察者案例今天是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乐乐妈妈做了充分的准备,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一应俱全。带着儿子来到幼儿园,妈妈就忙开了,一会儿拍照,一会儿摄像,一会儿传微博,视线全部集中在儿子身上。妈妈说:“看到儿子在幼儿园这么开心,我也放心了!但光顾着拍呀、摄呀,倒没有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儿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怎样?”为什么要看观察者这个角色,家长一直在不自觉地承担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取丰富、系统、具体的信息,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心理需求。看什么除了网上的观察,家长要对幼儿园的实际环境进行细致观察。一看幼儿园的静态环境布置,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途径;二看师幼之间的动态互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孩子的发展状况。怎么看环境是第三方老师,家长通常会忽视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布置。其实家长从进幼儿园开始就可以看一周食谱、幼儿园的走廊环境,进入班级可以看课程安排、活动记录与展示、幼儿作品、家长园地等。仔细阅读,我们就能知晓近期的保教活动和教育成果,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饮食,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一起谈谈幼儿园有趣的生活,配合幼儿园活动进行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开放日中观察也很重要。在这些动态活动中,家长通常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的表现,往往会忽略老师的言行、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就如乐乐妈妈一样,一到家长开放日就忙个不停,但忽略了开放日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看孩子的活动过程。比如,观察晨间接待中老师和孩子的言行,听到老师说“乐乐来了,先洗手,再和小朋友去玩玩具”,家长就知道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回到家第一件事也是洗手。家长开放日也是家长向老师吸取教育营养的“家长学习日”。如家长观看一位老师组织的“快乐的生日”谈话活动,首先请孩子回忆过生日的情景;接着自由结伴谈过生日时收到哪些礼物和祝福的话,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有什么感觉;最后拓展谈话经验,请小朋友谈谈爸爸妈妈过生日时,准备怎样表示祝贺,长大后想怎样为他们庆祝生日。家长用心去感受教育过程,就能看到老师的引导与推进,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也看到自己孩子在同龄孩子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问:成为孩子成长主动的咨询者案例宝宝妈妈总爱和老师聊几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她问老师:“老师,我发现宝宝对数字不敏感。宝宝很喜欢你们老师,也听最你们的话,请你们多教教他。”老师很细致地解答:“不用担心,数字对孩子来说的确比较抽象,我们会在活动中慢慢渗透数学知识。妈妈也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数字、做数学题,应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学数学,比如,分碗筷时的一一对应……”老师一指点,妈妈就知道该怎样去努力了。为什么要问沟通是双向的,家长要善于做个主动的咨询者。有些家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连老师也搭不上一句话,有些家长要等孩子出了事或有了问题,才会去找老师问,这些家长都没有摆正自己和幼儿园的位置。宝宝妈妈就深有体会,常主动与老师多聊聊,真诚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试想,全班那么多孩子,哪个家长经常与老师沟通,老师自然就会多观察、多了解孩子,这样和家长交流起来才会有话可说。老师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与老师多沟通,无形之中也在增长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问什么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内
本文标题:谈新生入园家长的配合工作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7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