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舞蹈教案【最新4篇】
舞蹈教案【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舞蹈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舞蹈教案【第一篇】教学时间:第一周培训人数:低年级舞蹈班学员教学内容:1,认识身体各部位,方位,训练站姿,认识脚位;2,基本舞步训练(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以后的基训做好准备;2,在训练站姿中,认识各个方位,为小组合的练习做好基础;3,学习正部位半脚掌,交替半脚掌,流动半脚掌。教学重难点:1,记住方法及各种脚位的正确要领;2,能按要求完成动作。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师生相互认识,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及本节课的训练内容。三,训练站姿1,老师说出要领及要求,指导学生以正确的站姿表现;2,在训练站姿中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3,在不同的方位练习站姿,从而认识各个方位。四,认识脚位并做一做1,老师讲解并示范:正部位,一字位,大八字,五位。2,指导学生练习;3,请学生单独做,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五,复习一遍学习内容六,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正步位半脚掌,交替半脚掌,流动半脚掌。1,老师讲解并示范正步位半脚掌:踝关节尽量向上推起,上身向上拔起,两个肩下沉;交替半脚掌:注意重心的转换和踝关节的松驰,后背向上拔起;流动半脚掌:走的时候要注意平稳,踝关节要注意松驰。2,指导学生练习3,指导学生合着节奏练习三,小结。课后小结:学生程度不一,年龄相差有一定距离,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对待。舞蹈教案【第二篇】1、舞蹈的分类: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古典舞、民间舞。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社会作用看)自娱性舞蹈:从字义上讲,就是“跳舞以自娱”,借跳舞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轻松自如的娱乐性,这种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十分自由,情绪热烈,不限人数,不拘场地,舞蹈的动作简便易学,而且在统一的节奏中,舞蹈者可以即兴的发挥。自娱性:活动场所广场,称广场舞。随意、灵活、群众性;样式:单人,对舞,集体舞。(如:彝族,烟盒舞藏族:锅庄、弦子汉族:秧歌、腰鼓、花灯)秧歌地区:东北、河北、山东胶州、海阳、鼓子秧歌等。表演性舞蹈: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讲:活动场所舞台,称舞台舞蹈。形式多,风格各异,规范严格。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感染观众。自娱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质的。表演性舞蹈有三个特点:1、舞蹈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它通过人物的抒情,或缘物以寄情,总之,是通过角色表达创作者的意图。2、舞蹈有编导编排而成,受音乐长短所限,舞者不能随意发挥。3、它受舞台或表演场地空间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民间舞: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舞蹈的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1.独舞: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如男子独舞《希望》、《海浪》、《残春》和女子独舞《雀之灵沙》、《木兰归》等。这类独舞内容完整,独立成一个作品。独舞还可以是一部舞剧或一个舞蹈作品中的领舞,如《天鹅湖》中奥吉塔、《丝路花雨》中英娘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独舞。这类独舞就其内容而言往往只是一个舞蹈或舞剧片断,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员陪衬在后。这类独舞有时并非独自一个在舞台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对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员的表演(即用不着动作整齐划—)。还有一类独舞是指芭蕾双人舞“变奏”的一部分,即在双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独立表演的舞段。这主要是用来展示演员高超的转和跳跃技巧的。2.三人舞:舞蹈样式之一。因作品由三位舞者表演而得名;但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部可以称为“三人舞”。如果三位舞者始终以整齐划一的动态表演,那只是一个小群舞。“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样式。如三人舞《金色种子》表现了姐弟俩与破坏生产的坏分子的冲突;三人舞《绳波》则表现了夫妻俩不和而孩子在夹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据性格冲突来设计舞段和舞台构图,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3.群舞:没有复杂的情节,而是以情代叙,重在意境和情绪的抒发,它没有多种人物角色,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体形象,来塑造某个民族的某种性格。群舞又可分为“情绪舞”和“情节舞”舞蹈样式之一。一般指3人以上表演的多人舞。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舞蹈作品,如《小溪、江河、大海》、《娜琳达》等;这类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断,如《小刀会》中的《弓舞》、《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等。这类群舞服从于舞剧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通常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绘和群众情态表现。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4.组舞:组舞是将几个舞蹈贯穿在一个主题下的舞蹈形式。组舞中的每一个舞蹈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也可以单独抽出来表演。舞蹈体裁的一种。通常是将几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组合在一起来进行表演。组合在一起的舞蹈,有的是依据共同的主题,如《月芽五更》就是把表现黑土地上人们生息劳作这一主题的五个舞蹈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依据共同的形态,如《汉风》便是把再现汉画像砖舞姿的几个作品组合在一起;也有的是依据编导或演员自身的创作或表演风格为组合,前者如陈惠芬的《星星河》组舞,后者如《丁洁舞蹈晚会》的五个作品。组舞本身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以成为舞剧中渲染气氛、推进情势的一种手段。如舞剧《鱼美人》中,其“海底”一幕就用《水草舞》、《珊瑚舞》、《金鱼舞》等一组舞蹈来渲染气氛。5.歌舞:歌舞是由舞蹈者边唱边跳进行表演的舞蹈,它是将“歌”与“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歌唱与舞蹈从并行的角度去表现、加强共同的主题、内容。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国戏曲和许多民间舞蹈就以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二是舞者占据主要表演场地,歌者在场边或幕侧伴唱。如歌舞《幸福水》就是如此。三是以一歌手为核心,舞者与其一起歌舞,舞蹈处于陪衬地位,这种舞蹈又称为“舞伴歌”。现在许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这种形式。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表演形式,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花灯、采茶灯、打花鼓、打莲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台、二人转,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均属歌舞一类。6.舞剧: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它具有完整的戏剧结构,舞剧中的舞蹈一般分为情节性的舞蹈和表演性的舞蹈两类,形式上包括了独舞、双(三)人舞、群舞、组舞等。情节性的舞蹈表现舞剧的剧情,从中刻画人舞的性格和行为,表演性的舞蹈是剧情中作为舞蹈表演而出现的——既舞中之舞。.舞蹈教案【第三篇】2012年—2013年上学期舞蹈教学教案第一、二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共8课时)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压腿踢腿练习教学内容:1、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2、教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腿部柔软度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学习舞蹈的条件;2、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腿部软开的的方式方法;3、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忍受力,表扬学生进行舞蹈的勇气。重点、难点:主要解决开度和软度,让学生在认识练习腿部柔软度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拉伤韧带。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基本功练习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并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2.准备活动跳绳1分钟×3组3.把杆上的压腿练习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换个方向重复一遍。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4.把杆上的踢腿练习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向前8个8拍;向侧8个8拍;向后8个8拍;换个方向重复一遍。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三、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四、课后作业每位同学用文字把压腿和踢腿的方法记录下来。第三周(一周的教案包含4个课时)教学课题:舞蹈基本功训练——下腰,手位练习教学内容:1、教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要部柔软度的方法。2、教学生练习芭蕾手位的动作。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芭蕾的七个基本手位;2、教会学生练习舞蹈腰部软开的的方式方法;3、训练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忍受力,表扬学生进行舞蹈的勇气。重点、难点:学生熟记芭蕾的基本手位,能优美的做出。让学生在认识练习腰部柔软度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拉伤韧带。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基本功练习1.准备活动跳绳1分钟×3组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压腿。向前8个8拍,抱腿4个8拍;向侧8个8拍,抱腿4个8拍;向后8个8拍,抱腿4个8拍;换个方向重复一遍。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3.复习把杆上的踢腿练习向前8个8拍;向侧8个8拍;向后8个8拍;换个方向重复一遍。要求:腿要直,脚背绷紧,上身直立,节奏准确。5.学习芭蕾的七个基本手位首先进行站立的练习,站立的时候要双腿并拢,双脚小八字站立,挺胸抬头提臀收腹,肩膀下沉,下巴微微上抬。芭蕾手位:一位手、二位手、三位手、四位手、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要求:练习时手的位置要准确,动作要柔和6.学习下腰刚开始的时候,先进行地面上的撑起后腰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体会撑起腰部的动作,锻炼手臂和腿的力量,为以后的下腰练习做好准备。练习完后,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本文标题:舞蹈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7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