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古诗山中教学设计5篇
古诗山中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古诗山中教学设计5篇”,供您参考下载,参考。希望您喜欢下载!古诗山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揭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A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2.还知道了什么?师: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3.揭题:(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文,板书课题。师:一起读。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1写景散文。(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再读题。二、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二)检查词语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1.谁见过栀子花?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3.犬吠就是狗叫。嗅就是闻的意思。第二组:树冠、唱和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叫——树冠,鸡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鸡冠。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3.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三)交流问题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3.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一)悟“德高望重”过渡: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生1: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师:德是什么?望是什么?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请你读一读②生2:“弓着腰,俯身凝望”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③生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④生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二)指导朗读、背诵1.指导朗读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生1读,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尊敬。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2:怀念。师:还有吗?生3: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②师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2.指导背诵?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②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1.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1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桥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因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一次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相同点: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师: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不同点: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师: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2.师: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桥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自由写3.学生交流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你的联想很独特。你用了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五、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六、板书设计散文山中访友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树林联想、想象古诗山中教学设计2教材简解: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1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设计思路: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1、谈谈秋天的印象。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解全诗的兴趣。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放手”自学三、四句。(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反馈。(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改变“讲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1)放声朗读这首诗。(2)画一幅画。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2、学生自由诵读。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古诗山
本文标题:古诗山中教学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61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