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语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灯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_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二、理清课文脉络。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_,解放全中国。)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参考资料,少熬夜!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_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3、感情朗读全文。四、延伸拓展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第二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精美的石头雕刻的艺术品,给大家欣赏。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描述。(如:晶莹湿润色感雅丽品类繁多精美绝伦)师: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参考资料,少熬夜!归功于谁呢?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二、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有三点: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屏幕出示: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B、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过渡: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二)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多媒体出示:“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指名朗读,相机评价。过渡:对话中显而易见张石匠的傲气十足,为了证明他的无人能比,他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刻碑洗字刻东西)(三)学习第一次比试1、读5---8段小组讨论:A、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B、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学生自由朗读后总结:(张石匠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小伙子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师:张石匠的手艺确实高超,令人佩服!而小伙子刻得有神韵,气势壮阔且雄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谁的技艺更高一筹,老师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从“选”“刻”“成”三方面分析: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参考资料,少熬夜!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过渡: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稍作休息,做一个说话练习。屏幕出示张石匠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这种状况,他怎么想的?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看来张石匠这次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四)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屏幕出示:1、分角色读一读。2.互相比一比。3.说出胜出的理由。(出示石算盘石链帮助理解)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五)汇报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感悟语言,学习积累直到运用语言。三扩展延伸齐读最后一段,张石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止是艺无止境,更是学无止境啊。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让我们满载本节课的收获回家后写1篇读后感、或关于细节描写的小练笔亦或1篇关于人生感悟的日记。最后以陈毅的一首关于谦虚的小诗结束本课。九牛一毛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于谦虚败由奢。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板书设计:参考资料,少熬夜!张石匠拜师刻碑洗字刻东西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天外有天艺无止境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第三篇】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1篇课文。这篇贾平凹先生写的1篇充满哲理的散文。文章语言凝练朴实,透着清新和自然。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后来又感受到人生中的地平线。。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课文前面部分叙述作者两次追寻地平线的经历,写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感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境。让学生和作者共同追寻去追寻心中的地平线。课文的最后。作者借事说理,自然界中的地平线一下子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在作者心中地平线是什么?”这一主问题。按“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第二次追寻地平线——追求人生的地平线。”这三层解读的阶梯,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阅读对话中,教师、学生、文本彼此视界融合、心智相遇,“地平线”由模糊到清晰,由自然到人生,由文本到心灵,“地平线”不仅浮现于学生的眼前,而且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二、学情分析孩子的心灵都是相通的,相信六年级的孩子们愿意与童年的作者一起去追寻那远方的地平线。也能理解作者在发现地平线和两次追寻地平线的心境。而对于文中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子就理解深透的。所以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而不是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去悟理,而不是很深刻的明理。二、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掌握“渭”“咀”“嚼”三个字的两个读音,理解“咀嚼”“沉沦”“空旷”等词语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1自然段。3、通过体会课文内容,理解“地平线”的含意。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意,理解“地平线”的意义。四、教学过程1、导入,初识“地平线”1、板书“地平线”齐读3、什么是“地平线”呢?用一句话描述它。在这能看见地平线吗?4、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房屋、树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地平线。2、初读,感知作者对地平线的认识1、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识字课件出示词语。(3)初步体会咀嚼、空旷的意思。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写地平线的句子。想一想,在作者心中地平线是什么?3、精读,体会不同层次的“地平线”(一)体会“第一次追寻地平线”1、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地平线是哪里?这道地平线是什么样的?2、作者看到她后心情怎样?3、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朗读“啊,天到尽头了!”3、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它同学用心听。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怎样的画面?4、这时作者心中是怎样的心情呢?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他会想什么呢?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课件出示][望着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我想:地平线](二)体会“第二次追寻地平线”。1、就在“我”望着远方的地平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这是个怎样的老人?2、指导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不读旁白),指导读。3、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师接读下一自然段。4、经过了两次追寻我对地平线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你还画了哪些写地平线的句子?(我坐在地上咀嚼参考资料,少熬夜!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谜了。)5、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再次理解。)这时“我”咀嚼出了什么?这是个怎样的谜呢?用文中的词形容一下。6、引读:是呀这是吸引我去解天的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的谜。让我们也来默读这一段,咀嚼咀嚼,想想作者这时又会对地平线有什么新的认识?[课件出示][再次望着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我想:地平线](三)、体会“追逐人生的地平线”。1、还有哪些句子写了地平线?自由读第14自然段。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齐读。(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同桌讨论)(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A:当作者踏上了社会,他仍会回想起渭北大平原上那道地平线。远远的地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71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