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先进事迹报道4篇【导读】这篇文档“先进事迹报道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先进事迹报道1他说干事业就像“下棋”二十六年前,像很多崇拜棋圣聂卫平的年轻人一样,刚到二公司参加工作的赵明爱上了围棋。从此,研究棋谱、与人手谈成了他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然而,赵明却说:人生最难的是与自己对弈,是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正是凭着这股劲头儿,他从一名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主持施工面积超过60万平米的优秀项目经理。他带领的团队不仅获评中建一局集团和谐项目,还被评为中国建筑创先争优“五好”党支部、标准化红旗党支部,承建的工程相继获得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北京市工程长城杯、建设部金牌小区等一连串荣誉,他本人也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2009年,赵明出任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工程的项目经理。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政治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先后两次前往现场实地考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共新闻网、中央政府网等中央媒体均予以关注报道;能进入这所学院学习的都是部级、局级、最低也是处级以上干部。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关乎企业口碑和品牌命脉的工程,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然而,施工图的滞后和频繁的设计变更让工程难度成倍增加,甲方要求的竣工日期却一再提前。更要命的是,繁琐、严格的资金审批程序导致工程款到位时间一再拖后,项目部面临的困难几乎能用火车来装。2011年10月,南区两座学员宿舍楼要提前投入使用,项目部要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打一场艰难的抢工战。在保竣工誓师大会上,项目部和施工队都佩戴上了“决战”的袖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连甲方都震撼了!亲自指挥这场攻坚战的就是项目经理赵明。战斗打响的那天,他在项目员工中发誓:不拿下这个工期目标,我就不回家!赵明39岁才当上爸爸,中年得女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为了实现竣工目标,赵明不得不把这颗心尖儿上的夜明珠放在一旁。整整36天,虽然同在北京城,赵明却一次家也没有回过,就连唯一一次到大兴参加同事的婚礼也是“过家门而不入”。面对工作与家庭、责任与亲情的抉择,赵明给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答案。每天晚上,赵明都要带着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工长到工地上巡视,排查、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次巡视过程中发现因为运料人员紧缺,大批材料堆放在走廊里影响施工作业。见此情景,已经忙碌了一天的赵明二话不说,带头扛起一捆木地板上了楼。四层高的楼,几个项目班子成员扛着几十斤重的木地板、腻子粉上下几十趟,汗水湿透衣服,和着白灰变成了泥巴,旁边的工人竟然没认出这几个灰头土脸的“搬运工”竟是项目经理。群雁高飞看头雁。在赵明的影响和带动下,项目部的员工不仅工作起来就像上足了发条,与项目同荣辱、共患难的责任意识也空前强烈。在项目资金最紧缺的当口,员工们主动筹集资金五十多万元,以保证施工不间断,工期不延误。这种精神让分包都大为惊讶,一位分包商在感动之余主动找到赵明说:“该给我的钱先不急,如果需要我还可以给你们拿点儿。”赵明常说,人的感情都是相通的。对待甲方,使命必达,一诺千金,那么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对待分包,以诚相待,相互尊重,所有的人都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对待部下,以身作则,提点引导,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发展考虑,那么关键时刻,这些人都是能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很多时候,赵明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工作中常有各种奇招怪招,这些招数往往还格外奏效。因此,和他共事总有笑点、亮点,面对再繁重的任务也多了几分举重若轻的从容。在一次生产协调会上,因为专业人员一句含糊的“大公鸡打鸣时就能完工”,赵明居然当即通知后勤人员买来两只公鸡。两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不仅为紧张严肃的工地添了一抹诙谐的亮色,也让所有的部门都绷紧了弦,伴随着项目人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决战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决战期间,他还在项目办公室摆了一台体重秤,指着这台秤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以后大家按照施工节点挨个儿过秤,卖不卖力气一称就知道。”虽然是个玩笑,但大家每天称称体重,艰苦的施工之余也多了点儿小乐趣。在公司和集团领导的支持下,赵明带领项目全体成员,用了不到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19号和21号楼两万多平米的精装修任务,胜利结束了南区大会战。最后一称,最多的竟然瘦了16斤。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建设工程是中纪委直管工程,一开始,甲方和中建一局二公司相互并不太了解,行事严谨的甲方目光永远是严肃冷峻的。这让项目部很多员工心里没底,而赵明却没有为此纠结。他给大家打气:与其花时间揣摩甲方的心思,不如下死功夫把工程干好,咱们用事实说话,用事实告诉甲方中建一局二公司是名副其实的铁军劲旅,是当之无愧的精锐之师!果然,当项目部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在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在众多建设单位中一骑绝尘之后,甲方的态度慢慢由审视挑剔变得热情友好起来,就连主管工程建设的学院领导,在面对项目部的普通员工时,脸上也露出了亲切的笑意。并对一期工程给予高度评价说:“一局尽心不讲条件,一局尽力不讲困难,一局尽责不计代价”。二期工程竣工后,长期处在体制环境内、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甲方竟然主动提出宴请二公司领导。对赵明和项目部全体成员来说,这简单的一个笑容、一顿饭背后,既有说不尽的艰辛,也有旁人无法体会的自豪。干中纪委工程三年来,三个春节除夕之夜、三个中秋夜晚,他都是牺牲这个与加入团聚的日子,在工地上与留守值班人员度过的。和一些乐于炫耀的人不同,即使后来自学了本科,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考试,赵明经常提起的还是自己技校毕业的出身。他不仅从未因此有过丝毫自卑,还经常拿自己的经历勉励项目部的年轻人:“你们是正牌大学生,起点比我高多了。只要敢于梦想,付诸努力,就有实现的可能!”这些年,赵明言传身教培养了不少年轻人,他们都相继走上了项目领导岗位。不仅项目上没有员工离职,就连一度从企业流失的人经他疏导也成功回流并成为公司骨干。这正是赵明人格魅力。赵明自己好学、善学,更愿意帮助身边的年轻人成长进步。他把自己精心挑选的图书发给项目部的年轻人,大家定期开分享会,交流读书学习的心得。因此,在项目部的年轻人眼中,赵明不仅是一个敬业、有能力、以身垂范的好领导,更是一位帮助自己成长的老师、兄长,大家的困惑愿意找他倾吐,困难也愿意找他帮忙。几年下来,项目部的年轻员工买房子、家庭负担重的同事看病,找赵明求助的人不少,只要能帮上忙他就从不推脱。2006年,项目一位年轻员工身患重病,他组织项目捐款16万元,自己带头捐款3800元,这位员工在弥留之际,说:“去年买房时借你的两万块钱,我这辈子是没法还了,就让我爱人日后还你吧!”赵明马上打断他的话说:“你安心治病,这钱我不要了!”不久,这位员工因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直到如今,赵明每年都会收到一条这位青年员工爱人发给他的感恩短信。他不但在历次捐款中慷慨解囊,还用公司奖励给他本人的8万元成本奖成立了“项目互助基金会”,用3200元安全奖成立了“项目慈善基金会”,亲自为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捐资3000元,为物业公司在酷夏中做小区防水改造的工人师傅们送上了3000多元钱的西瓜。用一颗热忱的心尽可能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他捐的不是钱,而是爱;他送的不是西瓜,而是阴凉。这种温暖的力量,不仅推动了需要帮助的人前行,更让赵明释放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魅力和光华!赵明是一个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身上既有党员高度原则性的一面。赵明说,真正的高手可以下盲棋,不看棋盘,一招一子也了然于胸。真诚对人,踏实做事,坚持原则,重信守诺,将万千丘壑藏于心底,不求表面巨浪狂澜,这正是他——赵明——一个共产党员向往的境界。央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精央视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篇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精精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陈亭)精精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二)又是一年清明节。这几天,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精精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
本文标题:先进事迹报道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78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