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新闻专业人士实践报告【最新4篇】
新闻专业人士实践报告【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新闻专业人士实践报告【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新闻专业的社会实践报告【第一篇】关于新闻专业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目的和意义: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后就业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等实质性内容,学校安排我们12新闻班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认知实习。20xx年2月22日-7月24日这段期间,我被安排在“合肥晚报-服务热线”进行实习工作。20xx年8月2日-8月26日期间,自己联系,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记者站进行实习工作,开始了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想起在暑假实习的那段日记,心里感触颇多。实习过程:一、初到报社——懵懂第一次道报社时6月22日,我跟班里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去合肥晚报广告部报到。因为是第一次去,里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几个人都在那狭小的办公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觉得自己实在是多余。下午的时候,孙处把我和胡同学叫去,说“服务热线”那边也缺人,问我们可愿意去,想想自己在这边也实在是“多余”和那边的“缺人”,和学校说的“服从报社安排”的叮嘱,我和胡同学去了“服务热线”那边,开始了在“服务热线”为期一个月的接热线的实习内容工作,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了我的暑假认知实习。二、实习生活初期实习的前两天,马主任说我们主要是了解工作内容,学习一下陈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热线的,同时要熟悉和准确了解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等工作细节。两天之后,正式上岗。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挺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但是马主任说接电话时一定要热心、真诚和耐心,因为也许我们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晚报社的声誉。在本着不给晚报社丢脸,不给学校丢脸的“工作态度”,我在那认真踏实工作了一个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务热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读者和客户满意。有好几个都是因为对服务内容不太清楚,让客户在电话那边等了好久,实在是很过意不去啊。渐渐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内容和条款,是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那种,才能真正的帮助读者和客户,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读者和客户的需要时半点马虎不得的。三、心得小结其实在“服务热线”的那段日子,虽然渐渐地实习的内容也熟知了,得心应手了,但是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和觉得委屈。看到报纸上班里同学熟悉的名字出现在1篇篇新闻报道中,听他们说自己跟记者跑新闻的经历,我心里实在是羡慕,觉得他们好充实,真的把两年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习实践中了。我把我的心里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黄老师,黄老师耐心的开导我说:“哪种实习不是一种认知呢?”也许我没有学到采写新闻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会就会有所收获的,而这种经验和收获也都会是一生受益的,是隐性的,但是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着的。一番话,让我心里平衡多了,我的实习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了。四、转战记者站在“合肥晚报”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觉得我没有给单位、学校和我自己丢脸,同时我也很清楚,我知道,我来实习认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和自己专业和以后就业有关的东西,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于是离开“服务热线”后我有了打算:一是好好“修炼”一番,把底子打好,泡图书馆,多积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而是自己好好找,联系其他媒体实习单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xxx报》安徽记者站提供实习生岗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打电话过去,老总很礼貌地说“那你先来登个记吧”,我心花怒放!8月2日是我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记者站实习的第一天。由于之前实习过,所以我去办公室的时候很自然地先从基本的打扫卫生开始,然后熟悉电脑文件和办公文件等,翟站长看我如此“自觉”,微笑着说“小丫头,不错嘛,好好干,才来的时候也许有点不适应,别紧张啊,呵呵……”其实,我这次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心里还感觉甜甜的。看来,在合肥晚报的实习还是有收获的。《中国食品质量报》是国务院下属的机关党报,监督和管理全国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国家食品企业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范健全食品行业。在记者站实习的日子里也算轻松,每日在电脑里看看文件,发发稿子,打打稿子,基本的工作流程和一办公室文员是差不多的,因为全国性的报纸的信息量和信息源都是无限宏大和宽广的,其登报的文章的重大性和其内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新闻定向准确、细致,同时也有点窄,于是在记者站的日子里发的新闻稿质量可嘉,数量不多。五、牛刀小试实习的第五天,我就被安排和记者站里的刘记者一起去外出采访,主要是出差参加一啤酒企业在XX市的奠基仪式,临走前,翟站长对我叮嘱说“小慈啊,这是你第一次出差,一定要学会多观察,细心点,做新闻的一定要有的就是敏锐,的新闻敏感,还有基本的设备要学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之类的没事的时候就多琢磨琢磨,刘记者带着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会学习,出差回来,就由你主笔写这篇新闻稿,练练笔……”一番话说的我心里暖暖的,手里痒痒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事实与自己的想象还是有点差别和出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闻素材都要自己挖掘,原来“出差”只是去吃个饭,参加仪式,然后主办方把资料给我们,我们再回去根据所给的资料写“新闻稿”,太格式化了,没有挑战性,不由得让我这个对“采访”颇有好奇的“小牛”心里凉了一大截。回来的半天,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写了1篇类似于宣传稿的新闻稿。翟站长稍作修改后发到了北京编辑部。没想到。两天之后真的在《中国食品质量报》上看到了自己写的稿件,那种兴奋时无以言表的,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甜地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虽然我写的稿件类似于宣传稿,也有一种浓浓的“新闻腔”,可是牛刀小试带来的喜悦还是无法阻挡的。我知道,记者向来是“无冕之王,”针砭时弊,为国为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的这篇“小豆腐块”道那样的境界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呢。也许,甚至在好多人眼里是不屑一顾、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知道,我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困难在所难免,但是也无所畏惧了。在记者站,我只实习了短短的25天。在这短短的25天里,我学到了一生都受用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从书本上也是学不来的。翟站长对我很不错,教会了我很多受用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刘记者对我很关心和照顾,谢谢翟站长和刘记者!六、实习心得体会两个月的实习,期待过,失落过,委屈过,奋斗过,笑过也哭过。这两个月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在学到东西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眼高手低的毛病也一直存在,并一直努力克服中深深体会到踏入社会的辛酸和我无奈,理解和领悟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实习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实习结束了,学习还一直在进行中。想感谢的人很多,指导老师黄老师的一番话:出门在外,几件事叮嘱一下。一是要有礼貌,二是要有耐心,坐得住冷板凳,三是要勤快,能跑能写还犹如在耳边。包括在台风期间发的注意安全的短信,都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谢谢黄老师!也谢谢实习单位的各位领导,在心里由衷的说一句:谢谢!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第二篇】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一)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认知,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打算。应该说这整个过程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是个大量吸收的过程。但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说学到所有的技术和能力。老师说得对,大二的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是怎样做新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一天,我都会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和自己的感触,因为我觉得记录是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可以让自己在停留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因此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一、心态的蜕变和新的姿态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虚幻到现实的变化的过程。坦白地说,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当我被介绍给各个部门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我迷茫的是我该做些什么,每天准备些什么。当我看到带有隔档的办公室里常见的那种安静时,我怀疑我该怎么继续来这之前的那一腔热血。但是此刻我把实习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适应过程。我必须适应,因为我需要带着这份经历和感受在两年后踏上这个舞台。我接触了电台的很多、,还有dj主持人,在和他们交流的点点滴滴中,我收获很多。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那是感性的,而且经常被自己的一句我还是个学生填充了这个凹洞。而现在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思考。虽然是实习,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我希冀成为这里的一个女主人,但是我要付出的远没有以前想的那么简单。我开始把我的理想具体化,现实化。我想要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我这次实习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二、对理论知识新的认识我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我认为学校学习的新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是没有什么用的,甚至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切只是为了考试去的。但是实习之后,我发现理论和实际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可能连自己现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实践中,特别体现在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和采访活动的操作上。只有了解了理论基础,才不会对眼前的活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新闻专业的实习生较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的一个优势,也是我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巩固,不要埋没自己的优势。三、勿以事小而不为我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xx老师交给我个任务,就是为她早上直播的《早班车》找新闻。因为这个节目的内容不仅仅播的新闻,还需要从各大网站摄取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事新闻来填充。但是那个时候我心理很不愿意,我认为自己不是廉价劳动力,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此简单的活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犹如大海捞针,哪根才是真的针呢。第一次我选出来的那些新闻素材对比老师选出来的,还真是大异小同。我便认真研究老师的方案。发现老师找的新闻有四个特点:1、是当天考试吧上的头条或者是红字标题的;2、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比例稳定且都是要闻;3、对受众群关心的房产、股市等动态报道不少;4、和交通有关的一些新闻(我们是交通频道)。如此小的事情却蕴涵着大道理:找新闻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找,才能赢得的受众。于是我开始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找新闻。渐渐的,我找出来的新闻和老师的是大同小异。最后,老师放心地将这个方案全部交给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这大大提高了我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素养。而且在这个找与筛选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充,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它总有它为的原因。四、准备的时候要充分,操作的时候把要自己放在底线上其实这是xx老师(我的播音老师xx)的一句话,它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节目(是xx老师主持的《汽车cd》栏目)。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因为过于紧张而卡住,幸亏xx老师及时补救才没有影响直播。在下节目后,xx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尝试第一次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把事情搞砸,缺乏自信因而退缩。xx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把自己放在底线上的人。最低底线无非是把事情搞砸了,那又怎么样呢。通过这个来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但是准备的时候要认真充分。这些话在给我第二次上节目的时候带来很大帮助。我需要这种最低底线带给我一种淡定。我个人还觉得这句话不仅在社会实践中适用,它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生活。从广义上讲,大学的四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当于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从狭义上讲,我们具体面临的每一
本文标题:新闻专业人士实践报告【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80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