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实用4篇
好文供参考!1/9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实用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实用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孙晷文言文翻译1导语:孙晷字文度,是吴国富春人,是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晷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孙晷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译文孙晷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计要东西,人们大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好文供参考!2/9到他们,非常愉快恭敬,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乡邻感动惭愧,没有人再敢去侵扰他。孙叔敖杀两头蛇_教学设计_教案2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2、教学重点/难点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2.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好文供参考!3/9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孙叔敖(1)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2)师:有谁了解他呢?组织交流(3)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2、出示课题,了解文章内容(1)板书课题:*30孙叔敖杀两头蛇(2)齐读(3)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板书:为什么怎样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1.指导朗读古文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2.重点指好文供参考!4/9导古文中的停顿。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三、深入学习,研读课文。1.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那么孙叔敖为什么要杀死这条蛇?是怎样杀死的?2.为了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要借助注释来了解课文的意思。3.出示自学要求:4.同桌交流,解决不理解的字、词。5.完成练习。6.刚才大家学习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这些字、词的意思是否知道?指名交流7.我们理解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下面谁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说。8.指名交流。9.师小结:在译文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加些词语10.复述课文:课文中的对话比较多,谁能把这些对话改成转述来复述一下课文?自由准备、交流、评议。11.创造性复述:文言文语言精炼、浓缩,这就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空白,让我们去想象。比如孙叔敖看到两头蛇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杀死的,最后母亲又是如何安慰、表扬他的等等。下面我们好文供参考!5/9将借助提示来创造性地复述一下。自由准备,指名交流,及时评议(评议的内容:想象是否合理,语言组织是否正确,对话部分是否改变等)课堂小结四、复习巩固。1.孙叔敖用石头砸死了这条两头蛇(板书砸),其实就解决了刚才对课题提的问题。孙叔敖怎样杀死蛇的,为什么要杀死蛇呢?其实我在刚才的复述中也讲到了,谁能用文中的语言再来说一说这两个问题?谁再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板书埋)2.感受孙叔敖的为人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板书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勇敢2、讲述故事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同桌尝试;组织交流课后习题五、布置作业。好文供参考!6/91.熟读课文,把故事复述给家长听。2.积累文中“之、其”的用法。3.拓展学习文言文:《学弈》,要求:借助注释,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4.收集表现小时候有关勇敢、善良的小故事。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3导语: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文言文,但是很多人都还是觉得文言文很难,这是因为方法还没有掌握所导致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好文供参考!7/9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一:全。国:指都城。③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④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翻译:孙叔敖担任了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已经高,态度就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好文供参考!8/9地遵守并牢记我所说的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很对,我会谨记在心。”孙期传文言文翻译4孙期,字仲彧,东汉末年济阴成武人。孙期少年时就研习《京氏易》及《古文尚书》,是一位博学的名士。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孙期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译文:孙期,字仲彧,济水之南成武人。少年时为读书人,勤奋学习典籍。家贫,服侍母亲非常孝顺,在大沼泽中养猪,来奉养他的母亲。远方的学人跟他学经义的,都在田野中拿着经文追着他请教。附近的村落都被他的仁爱、谦让所感化。黄巾之乱,贼子蜂起,(到处侵扰地方,但为孙先生道德所感化,)相互之间商定到哪个地方去,都相约不犯孙先生家。郡太守以孙为人方正举荐好文供参考!9/9他做官,派遣小官送来羊酒,请他定时间出发,孙期(却)驱赶着猪进入草丛,头也不回。司徒黄琬(知道孙品行道德学问很高),特地征辟他出山为官,(他却)不出门应辟,(最后)死在家中。故事孙期生性至厚,虽家境贫寒,但对老人奉养无微不至,在他的影响下,四乡形成好学、仁让、至孝的风气。黄巾起义军经过孙期的家乡,曾约定“不准侵扰孙先生宅舍”。孙期与申屠蟠齐名,而论孝行却远在申屠蟠之上,故人称孙孝子。今孙寺村就是孙期的故里。
本文标题: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90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