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人才是非有准则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如果买玉不识别好坏,必然没有珍宝;选拔人才不进行识别,否认是否贤良,就没有贤才。而以贤举人,以德命官,贤有小大,德有小大,而官爵从之,一定而不易。以才能为标准举选拔人才,以德行为标准任命官吏。才能有大小,德行有优劣,任命官吏职位依此而作安排,定下来后不随意更改。有人提出,国家选取人才,要以品行和实际才能为首要标准;有的提出遴选官员唯一的标准就是才能,而不应营私。爵位赏赐唯一的标准就是贤德,而不应赏给品德恶劣的人;有的提出狗的好坏,不以它叫的是否好听为标准;一个人是否高尚,不是凭他是否有动听的语言。即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行为,而不是花言巧语;有的人提出识人应以实践为标准;有的提出识的应以相貌为标准;还有提出要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有的得出应以听众为标准;还有的提出识人的英雄标准和识贤的标准等,尽管识人标准五花八门,但还是有客观的是非之分的。朋友,愿你成为有识之士,不当无识之徒,明辨识人标准的是非,这样才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为俊杰。按照什么标准识别和选拔人才,即是识才、选才中的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人才学所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识别人才总要有个标准,不是实行正确的标准,就是实行错误的标淮。人才标准的水平如何,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大问题。因此,揭示人才标准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的含久,明确其作用,深刻理解军事人才标准的内容,是识别和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所谓标准主要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衡量、鉴别世间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和尺度。人才是人类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事物。所以对人才应当有一个进行客观衡量和鉴别的标准。人才标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虽然用人标准千差万别,但任何用人标准都反映着一定阶级和政治集团的利益的愿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用人标准,就人才标准而言,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人才标准,如提出为将要做到仁、忠、信、敬、勇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人才标准,在他们的人才标准里渗透着商品交换的原则,人才自我奋斗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而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鲜明的人才标准。我们对德和才所规定的内容,都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比如强调军事人才的德,是要有献身国防的精神,要有甘于吃亏为人民的情操;强调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的的实际的本领。这种德、才的本质同其它阶级在人才标准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这是把握人才标准不可须臾忽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一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必然要作用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决定着那个时代的人才特征。因为任何人才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一切人才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差别和时代的印记。不同的时代,不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同的社会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都有不同的人才标准。看人要看其本质本质,是说原来的本质,本质与素质的意义的一样。素质包括德才两方面。德的素质有好坏、忠厚、老实、公正,这是好的品质;奸恶、虚伪、自私,这是坏的素质。人的素质也有高低之分,高的素质如精明、能干、敏捷,低的素质如愚笨、庸劣、迟顿。看人,主要是要弄清其人的本质、素质,这对于了解其人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知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列子·说符》记载了伯乐推荐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秦穆公对伯乐说: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答道:良马,可以形容盘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夫,若此绝尘弭彻,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以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在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便召见,派他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得之矣,于沙丘。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说牝(母马)而黄。穆公派人去取马回来,却是一匹黑色的牡(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派人叫伯乐来对他说: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牝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说:一至于此乎!是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观,天机也,得其精是弃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而遗所不视。若皋之相,乃有贵乎马者也。穆公叫人去把马牵给伯乐一看果是一匹千里马。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秦穆公认为九方皋边马的颜色和是公是母也分不清,能懂得相马吗?而伯乐却说九方皋相马的本领比他强千万倍,因为九方皋相马是看它的本领,是否具有千里马的特征,至于什么颜色,是公是母,他没有必要注意。从九方皋相马中给人们一些什么启示呢?相马要把握它的本质特征,相人也应如此。善于知人用人者,都是从人才的本质特征中去考察,而不为其表面一些现象所迷惑,凡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误,都是只注意人才的一些表面现象,如貌好、会说、顺眼、合意等等,对于其人的德才的灵魂。一个大有用为的人才,其才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德行的基础上;如果德行败坏,就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甚至可能走下邪道,害国害民害已。据刘向《新序·杂事》记载:战国时楚国有个善相面的人,他所相的人都没有失误,因而名闻全国。楚庄王听说便派人召他来,问他相人为何如此准确?他答道: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布衣也,其交者孝悌,笃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诚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士也。主明臣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事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一下日富,此之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相人者一般都是根据人的生辰、骨相、手纹而推测,而这位相人却不用此法,而其能准确相人,他坦直地说:能观人之交也。这就不是乱猜测,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他观人之交是什么样的人,就可断定他是什么的人。楚庄王听了赞说:善!于是招聘四方贤士,贤士推荐贤士,因而得到孙叔敖、子重等贤臣辅佐,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终于建立霸业。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识人要做到科学、客观地认准选准人才,必须认识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时期,太宗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干部和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考察干部和识别人才必须做到全同。不仅要听取考察对象本人的意见,听其言,观其行,了解其过去历史情况和现实的表现有其未来的发展前途,同时要听取广大干部和周围群众对其基本的看法;多听听来自各方面人的意见。不仅要听广在群众对其优点的看法,而且要听对其缺点的看法,这样才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当然,人无宗人,金无足赤,对他们不能以偏盖全,求全责备。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识其人,既看到长中之短,更要看到短中之长。在识人的过程中,顺言要听,逆耳之言也要听,做到全面调查,全面分析,以公心为国家为人民识才选才。古人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就是说仅仅相信一人之见,或一孔之见,往往对事的人的看法会产生偏见和片面性,如果多听听绝大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则对事和人的看法能得出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看法。在识人的问题上,更应该坚持做到兼听则明的原则,只有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的意见,才能识准人和选好人才。刘邦有个优点,就是能常常愿意采纳部众的意见,这就让部下很愿意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为他打仗出力和敢于提建议。正因为如此,他手下谋士济济,猛将如云。一些才士能人被重用,怎么能不竭尽忠诚呢?士为各已死嘛。就以张良为例吧。他出身于韩国贵族,与草莽之夫的刘邦不同。这样一个张良,有智有勇,却乐意死心塌地为刘邦所用,还称刘邦大度能容,可见刘邦的度量的确有过人之处。张良初次见到刘邦时,就将兵法战策的秘笈献给了刘邦,没想到,刘邦立即采用了其中的战法。张良感念之余,说:刘邦真是受天承运的人啊!萧何的情况亦差不多,他曾是刘邦的上司。但是后来,他辅佐刘邦,甘愿做了第二号人物,也是由于刘邦的大度和魅力。另一位杰出人物陈平原是项羽的部下。由于项羽的器量狭小,于是陈平投奔刘邦,刘邦对他丝毫不怀疑,还立即起用他为智囊人物,对他十分厚待。后来,陈平六次献奇策,救了刘邦六次。英雄之标准伏契克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刘劭在〈人物志〉一书中有一节〈英雄〉篇。他把英和雄分别为两个概念: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如果一人聪明过人有英的素质,但没有雄的胆略,则聪明谋划无从实现;如果只有胆量而没有聪明机智,则其雄只能是无谋之勇,也难成事。因此,在用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人的时候应当把两种素质结合起来,刘劭举汉初的例子说:张良聪明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可以算英,韩信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可以算雄。故英可能为相,雄可以为将。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她认为宰相不荐贤不能称为贤相,她这个论点见于刘向〈新序·杂事〉。有一次,楚庄王上朝后回来很晚,樊姬问其故,庄王说:今旦与贤相语,不各日之晏也。樊姬问:贤相为谁?庄王说:为虞丘子。樊姬掩口偷笑,庄王问她为什么笑?她答道: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能进与妾同位的数人。今虞丘子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则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安得为贤?楚庄王明日上朝,将樊姬的话告诉给虞丘子。虞丘子叩头说:如樊姬之言。于是,虞丘子辞去宰相位,推荐孙叔敖代之。虞丘子听樊姬的话承认自己的严重缺点并主动改正,荐贤以自代,也称难能可贵,故他辞相后被人尊敬为国老。但更可贵的是樊姬能指出宰相虞丘子的要害,使他让位给孙叔敖,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楚庄王终于称霸:孙叔敖任相后,辅佐楚庄王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在期思、雩娄(今河南商城东)兴修水利,又开凿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蓄水灌田,促进楚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楚晋在必(今河南荥阳北)之战中,孙叔敖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败晋君,国威大振,使鲁、宋、郑、陈等国陆续归附,楚庄王成为霸主。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孙叔敖辅佐楚庄王称霸,樊姬是有大功的,有云:一语兴邦。信然。樊姬是楚庄王的宠姬,但她没有嫉妒之心,也许是出于古代所谓的妇德,她不是不欲君王宠爱集于一身,诚恐这样有损楚庄王的名义,为了爱楚庄王,所以主动推荐了跟她一样地位的几个美女。也许由此而推理,如果宰相虞丘子是爱王爱国的话,也应推举贤臣以帮楚庄王治理好国家。可是,虞丘子当了几十年的宰相,却没有推荐一个贤人,不推荐贤人哪能称为贤相呢?她的理由是: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这么说的从正反两方面看,都不能称为贤相:知贤而不推荐,显然,作为宰相不是嫉贤妒才,就是另有所想,这肯定是对君主不忠;宰相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君王领群臣,而他却不知哪个是贤人,因而无法推荐,这就是不智了。不忠不智的宰相,当然不能称为贤相。更重要的是,从樊姬对宰相贤不贤的评论中,可以得出衡量宰相称不称职的标准
本文标题:五、人才是非有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9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