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防溺水安全通知书【参考5篇】
防溺水安全通知书【参考5篇】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所以需要发出防溺水的安全通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精选多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第一篇】各中心小学、局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学校(幼儿园):随着气温升高、暑期临近,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工作,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1、进一步强化认识。各校要充分认识到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以对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安全教育工作摆在当前重要位置。要结合本校实际,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防范意识,切实加强对学生溺水事故的预防工作,坚决防止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2、认真开展“十个一”教育宣传活动。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1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3、全面开展“六不一会”教育。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学、放学途中下河、池塘、沟渠、挖掘机施工后留下的深坑戏水玩耍;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4、各校要开好三个会。一是教师会,就当前如何做好防溺水事故工作进行重点部署,落实有关责任和要求,把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责任、细化要求;二是班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同学之间要相互提醒,劝阻和制止;三是家长会,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告知学生家长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对学生的相关要求,提醒家长在双休日、节假日对孩子的安全监管职责,敦促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责任,建立家校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5、各校要出一期专题防溺水宣传。各校要在校园公示栏就防溺水工作出一期专题宣传,要在校内池塘边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积极争取乡镇政府支持在校外池塘、河道、水库等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6、各校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溺水各项文字、图片资料的留存、归档工作。希望各校接此通知后,要立即行动,抓紧落实。教育局近期将就此项工作展开专项督查,对于因工作开展不力造成一定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_县教育局20_年_月_日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第二篇】尊敬的社会各界朋友、各位家长:近年来,溺亡已成青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年轻生命的逝去,给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当前,暑季即将到来,气温升高,青少年儿童溺水已进入高发期,青少年溺水防范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为有效预防溺水,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现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一、广大青少年朋友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嬉水,不擅自(未经家长许可)与同学结伴游泳或嬉水,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嬉水,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沟、水库、水坑、鱼塘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嬉水,不到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示标语的水域处游泳或嬉水。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逃离或者贸然下水施救,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二、家长及其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各家长及监护人要积极认真地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及管教防范工作,避免孩子私自外出游泳或嬉水,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相关部门要有预防措施,社会各界要加强关注。学校要加强防溺水教育,做好防溺水宣传工作;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或完善必要的预防溺水警示标牌和防护措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筑青少年儿童夏季溺水防护网。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家庭的未来,保障少年儿童生命安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担负起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责任,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_县教育局20_年_月_日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第三篇】各学校:随着夏季到来,学生涉水、玩水、游泳等行为增多,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易发期。今年截至20_年4月底,我省中小学共发生学生溺水事故4起,造成7名学生溺亡,令人十分痛心。省教育厅_月_日要求,近期各地各学校必须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杜绝学生溺水事故再发生。省教育厅明确表示,发生学生溺水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在校外自我防范意识弱,家长疏于看管、监管不力所致。溺水事故成为近年来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分析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制定防溺水事故的可行措施。近期,各学校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广泛开展一次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使预防溺水常识生生尽知。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预防溺水知识和遇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落实好教育部防溺水工作“六不准”要求,组织开展好六月的防溺水救护演练,切实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警惕性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完善预防学生溺水协调机制,要突出加强校外监护重点,落实家长或监护人责任,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做好子女的安全管教,切实承担起学生离校后的看护责任,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及教育。要主动与有关部门、社区联系,加强河流水塘边警示标牌及安全设施的巡查检查,建立完善水库池塘等水域安全巡查责任制度,有针对性地在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采取警示及隔离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印送至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及时回收家长回执并存档备查。要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严格学生请假制度,对未请假擅自离校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离校的原因,要求学生不得到危险水域嬉水或游泳。_教育局20_年_月_日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第四篇】各乡(镇、场)教办室,各中学,县直各学校(幼儿园):随着夏季汛期来临,暑期将至,学生涉水、游泳等行为的增多,近日山东省、湖南省、黑龙江省等地相继发生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惨痛的教训不断敲响警钟,有效防范和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成为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为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根据冀教20____22号和沧教安卫20____17号明电精神,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一、迅即行动,增强做好防溺水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据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溺水成为暑期学生的“头号杀手”,各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即行动,召开专门会议,对预防溺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二、把握特点,增强做好防溺水工作的主动性。各校要根据溺水事件发生的时段、地域、溺水原因等方面,充分把握预防溺水工作的特点,立即组织给每一名学生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尤其是在暑期、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管,家长在孩子外出时做到“四个知”,即“知去向、知事由、知同伴、知归时”。三、全面排查,落实重点水域的防控措施。各校要积极主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加强重点水域安全管理,普遍开展学生上下学路途和经常活动区域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巡查,及时在危险路段及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四、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各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把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通过校园网、板报等载体宣传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切实提高学生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的自救自护能力,掌握恰当的救生方法。_县教育局20_年_月_日防溺水安全通知书【第五篇】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天气越来越热,不少人会选择游泳来消夏避暑。但每年都有学生溺水身亡事故的发生,近期我市固镇县和怀远县已发生2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死亡3人。蓓蕾初开,前程无限,却被无情的河(塘)水所吞噬,令人痛心。为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严防因游泳发生的安全事故,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努力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作为学生代表特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参与那些危险的活动,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域游泳。二、在有家人陪伴的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池游泳,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三、学会相关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四、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坚决不参与危险的外出游泳活动。五、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亦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洗冷水澡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劝阻。六、坚决做到“四不一会”,即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水玩耍,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常识。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她不象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象离离原上草周而复始。谁失去了生命,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切,还要给活着的亲人留下心灵的创伤。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平安、快乐、健康成长每一天。_县教育局20_年_月_日
本文标题:防溺水安全通知书【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92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