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内容
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全社会的安全和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消防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的危害:1.毁坏财物2.残害人类生命3.破坏生态平衡4.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火灾的特性:1.发生频率高2.突发性强3.破坏性大4.灾害复杂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6.灾后事故处理艰难火灾的分类:1.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A类:固体物质(木材、棉、毛、麻、纸张)B类: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汽、煤、原油、甲、乙醇、沥青、石蜡)C类:气体(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D类:金属(钾、钠、镁、钛、锆、锂、铝镁)E类:带电(物体带电燃烧)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动植物油脂)2.损失严重程度特别重大:死30人以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重大:死10-30人或重伤50-100人或5000万-一亿元直接财产损失较大:死3-10人或重伤10-50人或1000万-5000万元直接财产损失一般:死3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下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第二节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1.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3.保护人身、财产安全4.维护公共安全消防工作的特点:1.社会性2.行政性3.经常性4.技术性第三节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原则:1.政府统一领导2.部门依法监管3.范围全面负责4.公民积极参与(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由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消防安全的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如: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燃烧的本质: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燃烧的条件:1.必要条件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助燃物:燃烧过程中助燃物是氧,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2.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汽油最低含氧14.4%,煤油15%)一定的点火能量: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最小点火量为0.19mj)。相互作用第二节燃烧类型闪燃的含义: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闪点的含义: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在消防上的运用: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闪点小于28℃的液体)乙(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丙(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着火的含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燃点的含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表示。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可燃液体,具有实际意义。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就可防止火灾的发生;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名称蜡烛纸张木材布匹聚乙烯聚氯乙烯燃点(℃)190130250~300200341391自燃的定义: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类。名称汽油煤油氢气乙醇聚乙烯木材自燃点(℃)415~530210572470520250~350名称闪点(℃)汽油-50煤油37.8~73.9柴油60~110乙醇12.78苯-14乙醚-45爆炸的含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等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如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核爆炸爆炸极限:1、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2、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爆炸温度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就越大。名称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氨乙醚乙烯爆炸极限(%)4.0~75.04.0~75.05.0~15.012.5~74.015.0~28.01.9~40.02.75~34.0第三节燃烧过程及特点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表面燃烧: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气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如木炭、焦炭以及铁、铜等的燃烧则属于表面燃烧形式。2.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阴燃。如成捆堆放的纸张、棉、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阴燃和有焰燃烧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3.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分解粼粼。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体塑料、合成橡胶等的燃烧就属这类形式。4.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这类形式。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蒸发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2.动力燃烧:如雾化汽油、煤油等挥发性较强的烃类在气缸中的燃烧就属于这种形式。3.沸溢燃烧:重油、原油4.喷溅燃烧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扩散燃烧。2.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家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第四节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含义:由燃烧或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它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和烟雾等。燃烧产物的分类: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果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称为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醇类等。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重点掌握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氰化氢等。火场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人的呼吸时间(min)中毒程度0.160头痛、呕吐0.520-30有致死的危险1.01-2可中毒死亡氰化氢:羊毛丝织品及含氮的塑料制品燃烧时会产生这种气体,为剧毒气体。短期(10min)估计致死浓度:350ppm烟气的危害性:毒害性、减光性、恐怖性。火焰的颜色: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如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磷和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含氧量达到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如果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则发出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不同的物质燃烧,不同的燃烧温度,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烟雾的颜色、浓度、气味、流动方向也各不相同,在火场上,通过烟雾的这些特征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势蔓延方向、火灾阶段等第五节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1.热传导:是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固体物质是最强的热导体,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2.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具有以下特点: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也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当有两物休并存时,温度较高的物体将向温度较低物体辐射热能,直到两物体温度温趋平衡。热辐射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源温度愈高,辐射强度越大。受辐射物体与辐射热源之间的距离越大,受到的辐射热越小。反之,距离愈小,接受的辐射热愈多。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3.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热对流的方式:自然对流强制对流: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气体对流液体对流热对流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第六节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控制可燃物的措施: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防火性能隔绝空气的措施: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阻止火势蔓延的措施: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冷却法的措施: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窒息法的措施: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隔离法的措施:将未着火物质搬迁转移到安全处抑制法的措施: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链式反应。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分类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1.爆炸品:指在外界条件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2.气体:指在50℃时,蒸汽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在20℃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3.易燃液体:指在其闪点温度(闭杯不高于60.5℃,或开杯不高于65.6摄氏度)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
本文标题: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0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