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2年度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2年度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来铭记“英雄”“先锋”。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2年度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2022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孤胆英雄唐凤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唐凤喜这个名字传遍了朝鲜的山山水水,也传遍了我们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朝鲜,姑娘和孩子们曾热情地歌唱:“初春的鲜花开遍了大地,晴空里飘扬着一面红旗,同志们热情地歌唱,歌唱我们的英雄唐凤喜。”当祖国人民听到他的事迹后,谁都想看看这个自己的亲人,当时唐凤喜邮给祖国人民的照片,曾从北京传到天津,从天津传到东北,从学校传到工厂,从工厂传到农村。人们还把他的照片贴在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纪念册上。1951年10月初,美军的“秋季攻势”被粉碎以后,他们又把战争的矛头转向志愿军防线的金城地区。美军集结了第7师、第24师、李承晚军第6师、第2师大约7万人,向金城一线发起猛攻。敌人用飞机大炮猛攻轿岩山志愿军阵地。上级命令排长余永才率领班长唐凤喜及3班两个战斗小组,进入轿岩山阵地,坚守轿岩山上的68号阵地。68号阵地的小山梁子上,一共有五六个小山包,唐凤喜的机枪安放中间最高的山包上。两头各有一个三个人的步枪组。顺着山包一直往南延伸有小荆棘丛,这是敌人进攻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军由排长余永才带一个组进行作战。拂晓,敌人的炮火急剧地响起,立刻,68号阵地像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天摇地动。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伴着火光,3班副班长和排长几乎同时倒在战火里。在这紧急关头,唐凤率领其余战士固守阵地。东边山包上的敌人对我军阵地构成威胁最大。为了打掉那里的敌人,唐凤喜从后面钻进了荆棘丛中,向东边山包爬去。虽然只有一里多长的路程,但对唐凤喜来说却比翻越千山万水还要困难。因为他爬行时头部只要稍微抬高一点,就很可能被敌人发现,因此,他只能屏住呼吸,将全身力气集中在肘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荆棘剌在他的伤口上、脸上、身上不停地扎着,唐凤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爬到了东山包下。面前敌人的重机枪在左右两侧吐着火舌,成群的敌人离唐凤喜只有不到100米了。他三面受敌,背后又是陡峭的山崖。唐凤喜看着模糊的山影默默地告诫自己:“坚决守住它,不能让敌人爬上来!”他顺手捡起两颗手雷,当工具挖工事,当敌人发起冲击的时候,唐凤喜已经从刚挖通的炮弹坑里进入了射击位置。敌人发起阵阵进攻,东边的刚被打下去,西边的又上来了,有时两边的敌人一齐出动。激烈的战斗已使唐凤喜顾不得手榴弹弦已拉破的嘴角,勒破的手指头,及鲜血浸透了的单衣服,他只看到三面的敌人在一个个地倒下去。机枪没子弹了,手榴弹和手雷都打光了。他乘着烟雾,夺过敌人的机枪,在敌人尸体堆里捡回了一些手榴弹和手雷。晚上8点,战场沉寂了。唐凤喜的伤口还在往外流血,为了减轻疲劳,唐凤喜抓起一块冰凉的石头,放在自己火辣辣的舌头上。他又挣扎着爬起来,看着暗处,盯着敌人。突然,两边的敌人又一个个地上来了,唐凤喜立即单腿跪地,将手雷一个个地向敌人扔了过去。他正打着,一颗手榴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他觉得左腿疼得很,但没有顾得上看伤情,继续向敌人投手榴弹。不知什么时候,一群敌人转到了唐凤喜的侧后,向他围了上来,他发现后,反身举起机枪,“哗——”,机枪子弹扫倒了成片的敌人,与此同时,唐凤喜也倒在了地上。当战友们赶来的时候,唐凤喜只能看见他们张嘴,却怎么也听不见战友们说话的声音了,原来是枪炮声震聋了他的耳朵。至此,唐凤喜已孤身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歼敌120余人,守住了阵地。战后,唐凤喜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2022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2抗美援朝“登高英雄”:杨连弟他是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又在朝鲜战场屡立新功,最后献出宝贵生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士的光辉代表。杨连弟(1919—1952),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1949年3月13日,杨连弟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三连,成为铁道纵队的一名随军职工,驻守河北滦县。8月,参加陇海路8号桥抢修。在修复时,如何登上45米高的桥墩,成为修复工作的最大难点。在所有通常做法被一一否定后,杨连弟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提出了“利用桥墩上每隔三至五米的铁夹板搭单面脚手架”和“在距墩顶一米处搭木板做掩护,用土炸药爆破”的方案,并带头实施,为8号桥提前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因此荣立大功一次,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杨连弟被批准入伍,正式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0月,他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受到毛主席接见。10月25日,他主动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1951年3月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和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铁路桥梁建设、抢修奇迹。1951年7月,他参加了著名的清川江大桥紧急抢修任务。当时恰逢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杨连弟指挥一个排在激流中奋战30昼夜,先后十二次搭起浮桥,又创造了钢轨架浮桥的新方法,保证了大桥的顺利修复。因此荣立一大功、两小功。1951年8月,杨连弟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首届英模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9月,他出席全国铁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再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0月1日,他当选志愿军归国代表,参加国庆观礼。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率部抢修清川江大桥。当敌机轰炸后,一片片高射炮弹爆炸的余烟还残留在大桥上空的时候,杨连弟就带领战士们上桥检查桥梁了。就在他和战士们移动被震动移位的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了杨连弟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当年7月下旬,铁道部将陇海路上的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所在站为“杨连弟站”,并于桥头修建了纪念碑和烈士塑像。杨连弟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隆重的授勋大会,追认杨连弟烈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和英雄奖状。2022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3登高英雄杨连第1950年10月,曾在解放战争时期荣获登高英雄称号的杨连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11师第1团8连开赴鸭绿江边。11月的鸭绿江已是天寒地冻,8连接到命令,要连夜抢修鸭绿江上的浮桥。一根根百余斤重的枕木,完全要靠战士们用肩膀来扛,而且每个战士一夜要扛30余根。在那样寒冷的天气,在没有照明和敌机随时可能轰炸的情况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杨连第和战友们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园满地完成了抢修浮桥的任务。1950年12月,杨连第和战友们开赴朝鲜前线。列车通过鸭绿江大桥,飞驰在朝鲜的土地上。车窗外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逃难的人群,惨不忍睹,触目惊心……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部队顶风冒雪跑步前进,没有人感到寒冷。战士们恨不得一步就到达目的地,立即投入战斗。当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运输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各条铁路线的桥梁均遭到严重破坏。上级命令志愿军铁道兵部队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集中兵力重点抢修大同江、清川江、沸流江被炸毁的铁路桥梁,以保持运输不中断。第三次战役打响后,正当前方急需大批粮食、弹药的紧急关头,沸流江大桥又被敌机炸断了。上级限令7天修复大桥。为了争取时间,铁道兵战士们只能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在黑夜抢修。西北风阵阵地怒吼,敌机不断地在头顶盘旋。只要发现一点亮光,不是打炮就是疯狂地投炸弹。杨连第和战友们在黑暗中一点点地摸索着架起钢梁,抢修速度是相当慢的。杨连第心里急得像着了火。要是不能按时修起大桥,前线就没有充足的粮食、弹药,伤员就不能及时运回后方,我们怎能对得起前线的同志们和祖国的人民……第二天一大早,杨连第便来到山顶,观察着敌机一次次轰炸的情况。根据观察,他总结到了一个规律,就是利用前后两批敌机轰炸的间隙,白天抢修大桥。他马上向连长申请白天抢修大桥。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调高射炮部队配合抢修大桥。在抢修时,杨连第命令大家在桥下工作,自己攀上桥墩,起梁速度比夜间增加了几倍。杨连第在钢梁上站得高、望得远。发现敌机马上吹哨,指挥大家隐蔽。就这样,抢修工作在敌机轰炸的间隔中进行。工程进展加快了,沸流江上的大桥提前了3天修复通车。1951年的夏天格外闷热。部队在完成了春天抢修龙津江大桥的艰巨任务后,奉命返回满浦铁路线上的清川江大桥,担任防洪任务。这时我军已胜利地结束了第五次战役。清川江大桥是满浦至平壤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疯狂的敌人早已把它看成眼中钉。防洪工程开始不久,敌机便把大桥炸毁了,志愿军运输中断。杨连第所在连队奉命接受抢修任务。要修复大桥,必须先在大桥旁边搭起一座人行便桥,以便来回运送材料。这次洪水是朝鲜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特大洪水,清川江水在一天中猛涨6米。并把清川江上所有临时性桥梁全部冲垮卷走。杨连第带领战士不分昼夜地搭设了11次人行便桥,但都被凶猛的急流冲毁。清川江桥附近山洞里,堆积着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待运物资,而桥梁却修不起来。杨连第的手脚,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已经溃烂了。但他仍在水中和战友们一起研究浮桥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杨连第和战友们用汽油桶连成的浮桥终于研制成功了。第二天早晨,杨连第和战士们冒雨在江边搭浮桥,在惊涛骇浪中,他们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把浮桥搭设成功了。为确保修复工程顺利开展,上级决定再架一座钢轨浮桥。但如何使钢轨稳定在江水中,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杨连第又一次彻夜未眠。经过一夜的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交叉稳固的办法。这个办法第二天就被上级采纳并进入了实施阶段。杨连第不会游泳,但他却第一个系上钢丝,手里拿着工具,在最前头作业。经过艰苦地努力,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使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1951年8月,杨连第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首届英模大会。1952年3月,已任副连长的杨连第重返朝鲜。5月,敌机又开始对清川江大桥进行轰炸。3月15日早晨,一批敌机刚刚离去,杨连第就带领战友们进入抢修现场,正当他指挥起梁的时候,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杨连第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蜿蜒秀丽的清川江畔,他为中朝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连第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杨连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2022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4坚持到胜利志愿军一等功臣,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获得者唐凤喜,最近从朝鲜前线回国,列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兴奋地向我叙述了他的一次战斗的故事。那是在一九五一年十月下旬,守卫在金城附近某高地六十八号阵地上的志愿军的一个排,向侵犯这个阵地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战斗连续进行了三昼夜,美军曾用了两个营的兵力,配合大炮飞机向这个阵地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但他们一个人也没能爬上这个阵地。在战斗的第三天晚上,坚守这个阵地的志愿军的一个阻击班,接到连里要他们换防的命令。当这个班回到连指挥所的时候,连长忽然发现班里缺了个唐凤喜,就问班长:“唐凤喜怎么没下来?”班长说:“傍晚他到排长那里去取联络,一直没有回来。”连长想起这位在战前为了参加阻击班而写了十三次决心书的唐凤喜,现在竟不知去向,心里着急起来,大家也在为唐凤喜耽心。就在这时,突然在六十八号阵地上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手雷声。同志们听了,都感到诧异,“怎么搞的,副连长他们不是刚从那儿出发了吗?刚才通讯员往营部回来说,兄弟部队去迂回敌人去了,那末,这是谁跟敌人打上了呢?”原来这就是他们所耽心的唐凤喜在和敌人战斗。这天,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机枪组长唐观喜接受了前往山坡那面和排长取联系的任务。唐凤喜端着自动步枪,从
本文标题:2022年度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04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