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共固原市委书记刘小河2010年12月29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的西部部分城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及刚刚闭幕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表彰奖励优秀人才,对落实《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动员全市力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行部署。首先,我代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表彰的优秀人才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各类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相继提出了人才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今年4月中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月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宁夏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紧接着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会议。1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银川又召开了西部部分城市人才工作座谈会。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时期。当今时代,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谁拥有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赢得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从国际上看,经济强国必然是人才强国。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课题组研究成果显示,在人才发展强国中,美国、日本、德国排名前三甲,我国属于人才发展中等国家,居第14位。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日本、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四十年内重铸辉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靠的就是人才开发。从国内来看,凡是发展有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对人才最有吸引力、最具凝聚力的城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人才竞争力基本相符。在综合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深圳均居首位;在综合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提升速度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增速最快;在县级10大活力(创新能力)城市中,江苏的昆山市排名第一。深圳用20年把一个渔民村建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鄂尔多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后来居上,昆山市之所以走出了“昆山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秘诀就是想方设法广揽人才。“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前几天闭幕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单列一条,专门作了部署。这标志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既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立足于发展战略转型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固原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长远、抓后劲的理念,以战略眼光和科学思维谋划人才工作,以务实态度和热忱服务做好人才工作,大力营造爱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发展战略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客观分析我市人才发展的成绩与差距近年来,市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固原的实际作出了“一体两翼五个五”的人才工作部署,注意调动和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调整充实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和市委、政府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制度,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出台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制度文件,每年都制订人才工作任务分工方案。重视对人才的投入,设立了市本级财政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随财政增长而逐步增加,今年多渠道争取人才工作经费89万元。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坚持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统筹起来,分类指导,并轨推进。2008年以来,通过培训研修、外出学习、挂职锻炼、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培训各类人才1.83万人次,其中外派培训干部851人次,年均增长49.6%,是近10年来我市干部外出培训力度最大、人数最多的时期。按照自治区统计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5.6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370人,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2.7万人。三是基地项目带动,人才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利用院校、科研单位和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了“西部之光”“基层之光”“企业之星”“牵手工程”“专家服务团”等一批自治区人才工程项目,西吉“金豆英才”、隆德“书画人才”两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人才创新项目,得到资金扶持。通过基地支撑和项目带动,既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又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导向,干事创业氛围逐渐浓厚。不断完善“三推两考”、目标管理考核、从严管理干部、函询问责等制度,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激发干部活力。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待遇,广泛听取各类人才的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和宣传报道活动,举办了全国天文奥林匹克总决赛、全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等一批全国性和自治区级人才创新活动,开展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实训观摩等活动。通过在用人、管理、考核、奖励、宣传等多方面形成正确导向,营造了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地域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原因,我市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区内其他几个市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小。全市人才总量仅占总人口的3.7%,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3.4和2.1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人才量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342人和211人。二是层次较低。全市各类人才中一次性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10%,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9.3%,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的仅有44人,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奇缺。三是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六类人才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1周岁,35岁以下的只占37%,人才的“老龄化”现象严重;从行业结构看,分布在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的人才占85.9%,工业经济、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紧缺,表现出典型的“传统性”特征。四是流失严重。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市人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考出去的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不愿回来就业、创业;现有人才经过多年的培养成长为骨干人才后,受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的影响,只要有机会就想方设法离开,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教学、医疗、科研人员都是如此,而且短时间内这个问题还难以扭转。五是环境不优。这些年我市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发展不足、财力有限,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加之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宽容人才的氛围还不浓厚,人才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很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三、认真落实《固原市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前段时间,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先后研究通过了《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个规划,是我市制订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刚才金元同志对全市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情况作了说明,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对规划纲要的落实制订出具体的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实效。贯彻落实中总的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实施“155”工程,以用好用活人才为目的,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人才培训、项目开发、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为重点,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发展之本和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一)以工程项目提升“育才”水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现阶段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这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基本方略。全市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渐趋合理、素质明显提升、环境不断优化”的人才发展总目标,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以现有人才为主体,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盘活人才存量,吸引人才增量,实现人才总量与素质“双提升”。特别要注意用抓项目的办法抓人才工作,紧贴盐化工和煤电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物流及服务业、特色旅游、劳务产业、城市规划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集中精力实施好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2项重点工程项目,力争经过5年-10年的努力,使我市每一个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都能够拥有一个创新人才团队、一支专门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构筑起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梯次配备的产业发展人才体系,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二)以思路创新破解“引才”难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这两个板块都属“短板”,特别是引进人才这个板块更“短”,成为我市人才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破解这个难题,首先要从思路上创新、从事业上突破,通过打造事业平台来打一场引才的攻坚战。这是对人才强市战略能不能顺利推进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会不会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要强化用事业引才的意识,辩证地看待我市在引进人才上的“先天不足”与潜在优势,克服畏难情绪,变劣势为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勇于引才、乐于引才、善于引才。要完善用事业引才的政策,立足现实基础,摸清人才缺口,从搭建事业平台、提供创业扶助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务实管用、操作性强、有吸引力的引才引智办法。要创新用事业引才的方式,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为主,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技术指导、导师带徒、兼职兼薪、项目合作、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一批全市发展迫切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特别要围绕发展战略转型大力引进懂工业、有技术、善经营的人才。(三)以机制创新提高“用才”效能。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导向问题。只有用好人才,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从我市人才工作实际来看,“用”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比如,人才资源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等导致的“不够用”的问题;培养与需求脱节,人才知识老化,专业不对口,分布不合理,人岗不相适等引起的“不适用”的问题;缺乏合适舞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使用不当或人才闲置浪费等造成的“没用好”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服务发展、以用为本”贯穿在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让有限的人才发挥最大的效能。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要结合我市实际,以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为目标,着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五大机制”,充分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四)以优质服务营造“聚才”环境。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人往高处走”,“
本文标题:人才工作议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0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