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才选用育留篇(个人精心编制)XXXX[1]0219版
恳请您批评指正!布衣公子精心编制第1页共9页人才选用育留篇一、人才........................................................................................................................................................1二、选人........................................................................................................................................................2三、用人........................................................................................................................................................4四、育人........................................................................................................................................................5五、留人........................................................................................................................................................6一、人才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明太祖曾把贤才比喻“国之宝”。魏征把君主比喻成人的头脑,臣子比喻成四肢,认为“君虽明哲,必借股肱以致治。”在他们之前,墨子就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在于众贤而已。”他把君主的主要责任概括为尽量多地用贤士。荀子则指出:君主虽握有最高权力,但如果迷信权力,轻视贤士,就会亡国,“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孙中山在1894年致李鸿章书中提出:“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在我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发出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叹。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人才呢?《辞海》中说,人才就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而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我们也常常惊呼他为“人才啊!”。综合来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对于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GE的人才要求很值得参考。GE对人才最注重的三项要求是:专业素质、道德品质、发展潜力。有人对人才的标准作出如下界定,很有代表性:1)最高标准:胸怀宽广、德才兼备、义利兼顾、荣辱与共;2)基本标准:能干、积极、忠诚;3)最低标准:至少有一个用得上的专长、至少有一个令人欣赏的美德、没有不能接受的缺点。关于衡量人才的标准,人们一致推崇德才兼备。魏征特别强调,如果在战乱期间不能过多考虑“德”,那么“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唐太宗又增加了“学识”一条,说:“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明代刘斌认为,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不仅要德才兼备,还必须有器量,“所谓量者,能受善言,能容贤才,非包藏隐忍,持禄保位而已。”王夫之则在才能、器量之外,加上了“意志”,认为成就大小看才能,才能发挥如何看器量,器量大小“视其志之所持”。志不坚定终将一事无成。这与上一段落中所阐述的人才标准是相一致的,综合起来讲,就是以下几个关键要素:①胸怀(即器量)、②品德(即德行)、③知识(即学识)、④技能(即才能、专长)、⑤意志、⑥忠义(义利兼顾、荣辱与共)。在这里,我把胸怀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胸怀决定事业的成败、胸怀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仅仅具有个人才华,更具备着广阔的胸怀。有观点说,“高端的人,恳请您批评指正!布衣公子精心编制第2页共9页胸怀是衡量的第一标准;中端的人,品德是衡量的第一标准;低端的人,才能是衡量的第一标准。”很有道理。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二、选人1、选人的重要性斯蒂芬•P•罗宾斯说,“一个组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聘用和保有的人员素质的一种总括反映”。商业一诺为重,在各种失误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在决策失误中最大的失误是用人的失误,其代价也是最大的。【观点】你也许能教会一只火鸡去爬树,但还是找一只松鼠来得容易一点。【观点】选人时如同选钻石,用人时则赛马不相马。(海尔)2、存在哪些选人的误区?(1)有没有刻意夸大企业?(2)有没有对一些人/事的偏见?(3)有没有在试图寻找“超人”?(4)有没有忽略应届生的情商和逆商?(5)有没有“俄罗斯套娃”现象?(6)有没有只注重技能而忽略品质,只注重眼前的需求而忽视未来的潜力?【观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那些比我们高大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DavidOgilvy【观点】选人——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优者优惠,庸者昂贵;只管匹配,不留错位。【观点】选人:首先是硬指标的考核,然后进入软指标的考核,软指标的考核主要通过面试来实现。软指标不同于人的技能、知识、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而是指人的发展潜力、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3、知人人生需要挚友,企业需要人才,国家需要良才。而怎么在茫茫人海中去识辨人才?怎么应用不同的人才?怎么掌握不同人才的运用技巧,则成为第一要事。这更是企业家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不可缺少的。“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哈佛大学设立了一门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没有的课程——观人学。美国资深记者哈金斯连续十年跟踪采访哈佛毕业生,得到的结论是:观人学是毕业生人生之路最为受益的课程。哈佛之所以将它定为必修课程,是因为该课程能够通过对方的各种动作、姿态、表情、谈吐、修饰等去洞察其内心的活动秘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会“知人”吗?“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知人者将拥有无数忠实于自己的贤才,将成大业!所以,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识别人才、知人的本领。这包括,你能够识别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的人吗?你能识别他的真实本领吗?你能洞察他的优缺点吗?你能“用其长,避其短”吗?……知人是选人用人的前提。不知人,选好人用好人便无从谈起。具备了重视人才的胸怀之后,必须能够识别人才,知人(或称识人),就是具备能够发现人才的锐利眼光。知人之明,是领导者十分重要恳请您批评指正!布衣公子精心编制第3页共9页的素养,尤其是识人于未显之时,这更是识人的一种独特的眼力与远见。但知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是宋朝诗人陆九渊的一句名言,说明了世上千难万难的事情,再没有比了解识别人更难的事情了。知人之难,不仅在于良莠难分、贤佞难辨,更在于真伪难识。古人讲:“人之难知,不在于贤不肖,而在于枉直。”识别人的难处,不在于识别贤和不肖,而在识别虚伪和诚实。有表面诚实而心藏杀机,有“大智若愚”者,表面看上去是愚笨的样子,而内在里却是聪明之人;有“自作聪明”而实际是很愚蠢的人。有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两面派等等。汉朝的王莽在当上皇帝之前,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干部群众都公认的博学、谦虚、公正、清廉的好干部。他的第二个儿子无故杀死了一个家奴,他能强令儿子自杀以偿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当上皇帝后,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以致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大发感慨: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的大意就是王莽如果没有当上皇帝就死了,他这个人的好坏有谁知道呢?由此可见知人之难。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从门往外看,会把人看扁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现“偏视”在所难免。问题不在于一时的偏,就怕方位的不全。我们只有从“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处认识人,尔后综合求出“平均值”,才能把人看准、看透。达尔文在剑桥神学院读书时,神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斗狗,智力远在普通人以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罗斯却看出达尔文有着特殊的才能。是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喜欢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黑格尔在读书时,也被人视为“平庸少年”,但是,有人却很赏识他,他的老师曾在他的毕业证书上写道“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学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士上十分努力。”应该说,黑格尔的这位老师是善于识才的。可见,同是一个黑格尔,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不大一样。关于识别人才的方法,《吕氏春秋》之《论人篇》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堪称经典,至今仍可以借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王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邻居)、门郭(亲信)。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此圣王之所以知人也。”诸葛亮的知人七法对人才的考察也很有实践的意义:“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患,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使用和识别人才常常以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划线。对自己奉迎者,无才也是有才;对自己不奉迎者,有才也是无才。所以人们把此种现象概括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其实,这样识人是最反映不了真实的情况的。只有借鉴古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方法,站在高、低、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角度来识人,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既看到其长处,又看到其短处;既看到长中之短,又看到短中之恳请您批评指正!布衣公子精心编制第4页共9页长,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识别人的使用人。孟子也指出,君主切忌凭个人好恶决定取舍,应该尊重国人意见,“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金世宗完颜雍也说,自己判断人“不以独见为是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通过实践考察人才的重要性。《吕氏春秋》告诫人们,判断人时“无以毁誉议定其身”,不要轻信议论,要亲自考察。张居正主张在实际工作中考察才干,“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王夫之则提醒人们,先要搞清楚一个人的品质是诚实还是虚伪。诚实的人以真相示人,虚伪的人给人以假相。若以假相取人,势必上当。三、用人人是世间万物最具变化、最为复杂的生灵。世间万事万物唯人为主宰,同一事物会因为人之不同而结果出现的差异性难以形容。唯用人为其关键所在。用人有道,则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用人无谋,则尽无可用之人,或是无人可用。领导者首先要确信部下中大有人才,每个人都是可以造就的,出不来人才是领
本文标题:人才选用育留篇(个人精心编制)XXXX[1]0219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1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