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第六章油库(站)安全管理与消防
油库(站)储存着各种易蒸发、流失、燃烧、爆炸,并有一定毒性的油料。因此,在油库(站)管理中,应当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防范各种事故,确保油库安全,是油库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油库管理的重要环节。工作中出现疏忽和发生差错,极有可能导致跑油、冒油、漏油、混油、着火、爆炸及中毒等事故,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影响对部队的油料供应,战时还可能贻误战机,造成重大损失。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和行动的总称即油库安全。34大连“7.16”事故5现场消防队员正在抢险火势大得足以照亮整个城市上空.6油轮开始向原油罐区卸油.两条卸油管线同时进行.7月15日15:30工人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原油脱硫剂.7月15日20:007月16日13:00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7月16日18:087月16日18:00事故发生的过程简图7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事故发生前海滩事故发生后海滩被污染的海洋事故造成的影响:事故最终造成一名清污战士不幸坠海身亡.事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爆炸发生在16日18时08分左右,至17日9时45分,事故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之久。先后调集3000余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周永康、张德江、马凯、孟建柱等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张德江副总理同志连夜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指导事故灭火救援工作。“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保证安全是维持正常油料工作秩序的前提确保安全是提高油料管理效益的重要环节重视安全是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基本措施抓好安全是落实战备和保障战争胜利的关键(一)油料的自身因素(二)设备、设施的因素(三)人的因素(四)环境因素(五)管理因素要做到油库安全,一是要有一套完善并状态良好的设备设施,这是安全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是安全可靠的保障;三是要有一批既能熟练使用设备又能坚决执行规章制度,有良好素质的油料专业技术人员,这是实现油库安全的关键。同时,要抓好下面几个重要环节:1.洞库管理2.动火管控3.作业防范4.制度落实1.有安全领导小组和健全的消防组织,消防人员编组和分工明确,人员变动要及时补齐,报警方法可靠,措施得当,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练并有记录。2.建立安全査库制度,每周不少于两次,并认真做好登记。3.正确使用各种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带故障作业。4.油库(站)距离明火建筑不少于30米,高压线路不得在油罐上空跨越,水平距离不少于20米。5.设有避雷针的油库(站),每年雷雨季节45天前,要对接地阻值进行检査测量,并有记录。6.工作人员在库区和作业场所操作时,应着棉质工作服或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的确良、尼龙服装和钉子鞋。7.严禁携带易燃物、爆炸物进入库区,以防发生意外。严禁用明火照明和不安全的电器设备,库房和罐区10米内应无杂草和易燃物品,做到防火、防盗、防中毒、防人身伤亡及其它事故,确保油库安全。8.在库区进出口处设有禁止携带火种和穿钉子鞋,入库车辆应带防火帽等警示标志。在醒目处设置“提高警惕”、“严禁烟火”等警语牌和车辆限速标志。9.有围墙和刺网。室外设有“出入库规则”、“安全消防规则”,并在库区门口对应处,在值勤哨位处设“哨兵职责”。10.提高警惕,加强警戒,严防敌特人员的破坏活动。油库安全在整个油料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油料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安全条件进一步改善,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影响油库安全的不利因素较多,事故隐患仍然存在,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扎扎实实做好油料工作。(一)油库火灾发生的原因?1.违反安全管理制度2.意外火灾蔓延3.油库设备和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4.缺乏油料火灾危险性和设备性能知识5.跑油和漏油未及时处理6.防雷电和防静电设施不符合要求7.平时坏人纵火破坏8.战时敌人袭击破坏虽然油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但火灾是可以预防的。“预防为主”是人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经验积累和总结,防患于未然。常采用的基本措施:1.加强防火安全教育2.适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査3.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规章制度4.隔离可燃物5.及时通风排油气6.控制点火源油库防爆的措施:(一)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查及检修(二)电气设备的接地1.接地的范围2.接地电阻的测量与接地电阻值的规定(三)其它防爆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线路、变配电装置等设施和设备遭受雷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设施或设备的损坏等严重后果。所以,防雷击是油库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爆炸危险场所更要注意防雷击。1.钢油罐必须作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米。当耀顶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欧,当油罐仅作感应雷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欧。2.储存可燃油品的钢罐,可不装设避雷针(线)、但必须作防感应雷接地。3.洞库油罐的金属呼吸管和金属通风管的露出洞外部分,应装设独立避雷针,管口水平距离3米、上方2米应在保护范围内,避雷针的尖端应设在爆炸危险场所外。4.应严格执行“雷雨时,禁止进行轻油的装卸和油罐清洗通风作业,要盖严罐口,并把有关设备的电源开关拉开”的规定。1.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查。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2.检査有无因维修或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的保护发生变化。3.检査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发生熔化或折断,避雷器瓷套有无裂纹,碰伤等情况。4.检査引下线有无因锈蚀等而折断的情况。如发现锈蚀在30%以上时,必须及时更换。5.检査引下线在距地面2米至地下0.3米一段的保护处理有无损坏。6.检查明装引下线有无在验收后又加装了交叉或平行电气线路。7.检査断线卡子有无接触不良情况。8.检査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现象。9.测量全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如发现接地电阻值有较大变化时,应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査。油料在收发和输转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静电的放电,起点火源的作用,可能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和爆炸。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防静电措施,以防止发生静电着火事故。在油料的收发和输转过程中,油料分子之间、油料与输油管壁间、罐壁以及空气间等相互摩擦,便产生静电。由于油料的不导电性,使静电荷在容器或管口表面积聚起来,使其电位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以致在某一距离间击穿空气而形成静电放电,静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类型。这时若遇油蒸气,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实践证明:油料在处于收发状态的油罐、油罐车、油桶等容器的注油口处,最容易形成爆炸浓度极限内的油气混合气,此时,若产生静电火花,就会引燃或爆炸。因此,在收发作业时最易发生静电失火事故。1.收发油料时,所产生的静电的电位高低,与下列因素有关:(1)液流的速度(2)管路的阻力(3)配件的阻力(4)油料的粘度2.油料的绝缘性能。3.和产生的静电是否容易消失有关。(1)接地情况(2)空气湿度由静电着火的原因及影响静电电位的因素可知,只要从减少静电荷的产生,防止静电荷的积聚和导走已产生的静电荷、降低静电电位,同时设法避免爆炸性混合气的形成等几个方面着手,静电着火事故是可以避免的。1.减少静电荷的产生2.安装静电接地装置一、油料及有关物质的毒性(一)油料的毒性油料及其蒸气具有毒性,特别是含硫油料及加铅汽油的毒性更大。油料蒸气若经口、鼻进入呼吸系统,能使人体器官受损害而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出现头晕、疲倦和思睡等症状,若油料蒸气进入口腔、眼睛粘膜上,会使其枯萎,有时还会出血。四乙基铅是一种有效的汽油抗爆剂。其毒性作用主要是使人体含类脂体最丰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障碍,另外还能溶血,使红血球和白血球减少,引起贫血。四乙基铅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而且还能通过无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慢性中毒症状是身体衰弱、头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宁、消瘦等。急性中毒的症状是视觉与听觉错乱、性格改变、记忆力衰退、周身震颤或个别肌肉群痉挛、言语困难等,甚至精神失常。1.生漆。2.沥青。3.合成树脂。1.加强管理和检査督促。2.保证技术设备的严密性。3.加强个人防护。(一)中毒人员的抢救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衣领,解开扣子、腰带等(冬天要注意保暖)。若中毒者已失去知觉,应使其闻氨水或灌浓茶,接着进行人工呼吸,直至中毒者自由呼吸为止,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1.使用前的检査。2.使用后的检査。3.维护保养。油库常因作业组织不严,违反规章制度,忽视季节变化和劳累过度等原因,造成人员砸、摔、冻、烫、烧等伤亡事故。为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一)防止砸伤?(二)防止摔伤?明火、静电和雷击都可能引起油库火灾。油库一旦着火,必须迅速扑救,防止蔓延,以减少损失。为此,油库要建立健全各级消防组织,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加强消防教育,使全体人员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和设备,熟悉消防预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消防演习,做到一有火情,立即出动,迅速扑救。油库消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消防组织,健全消防制度,并经常进行消防教育。油库消防组织,一般分为专职和群众性两种。1、化学泡沫灭火器、2、二氧化碳灭火器、3、干粉灭火器(一)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扑救油罐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油罐火灾是对油库安全威胁最大、造成经济损失也最大的油料火灾。扑救这一类火灾,应根据油料性质、储存形式和燃烧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油罐发生燃烧爆炸,可以在罐的破裂缝隙处及呼吸阀、量油孔、采光孔等处,形成稳定的火炬型燃烧火灾。火炬型燃烧可采取下述方法扑救:(1)水流密封法。(2)覆盖灭火法。油罐爆裂,油料流散,在防火堤内形成大面积的火灾,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地组织灭火力量,有效地扑灭火灾。首先组织扑救防火堤内的流散油料火焰,然后再扑救油罐内的火灾。在有较强的灭火力量时,亦可同时部署扑救油罐内外的火灾。(1)发生小面积火灾时,使用灭火器材尽快扑灭。(2)洞库内大量固体可燃物着火时,烟雾弥漫,有害气体浓度大,可喷水扑救,但扑救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且需彻底消灭阴燃。(3)洞库罐间发生较大的油料火灾时,由于通风不良,通道狭窄,空间有限,可采用窒息法扑救火灾(如密闭洞库孔道或输入高倍数泡沫)。1.铁路油槽车罐口火灾的扑救方法(1)火焰仅在罐口部位,可采用窒息法扑灭。一般可采用石棉被等覆盖物盖住罐口,使油蒸气与空气隔绝,令燃烧停止,也可严密地关闭油槽车罐盖来熄灭火焰。也可采用干粉等灭火器,向罐口喷射来扑灭火焰。(2)火焰较大时,可采用直流水枪,组成水幕,以隔绝空气,扑灭火灾。(1)冷却油槽车防止变形破坏。(2)扑灭流散的液体火灾。先利用阻火设施(筑堤、挖沟等)防止油料进一步流散,阻止火势扩大,然后组织泡沫(或喷雾水枪)对流散液体发起进攻,扑灭流散油料火灾。(3)扑灭油槽车的火焰。在扑灭油槽车周围液体火焰之后,应采用泡沫枪、泡沫炮或喷雾水枪,继续向槽车火焰进攻,彻底扑灭火灾。扑救这种火灾,应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或在局部上集中优势力量),堵截包围,重点突破,穿插分割,逐个扑灭的战术。(1)控制火势,防止蔓延。(2)筑堤拦油,縮小燃烧范围。(3)在控制火势与堵截包围的前提下,集中兵力,对燃烧区实行
本文标题:第六章油库(站)安全管理与消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2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