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春望》说课稿【推荐4篇】
写作好帮手1/23《春望》说课稿【推荐4篇】【导读】这篇文档“《春望》说课稿【推荐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望》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写作好帮手2/23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杜甫《春望》背景《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写作好帮手3/23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写作好帮手4/2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四、问题探究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提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写作好帮手5/23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写作好帮手6/23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7、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五、学生朗读、背诵这首诗。六、总结《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写作好帮手7/23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春望教案【第二篇】春望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感情。2、理解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情感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满富诗意的季节。在春天有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丽;有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喧闹,也有着“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的温暖与舒适。然而,几千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杜甫在长安究竟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感情。2、理解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情感的写法。三、诗人及背景简介写作好帮手8/23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756年六月叛军攻下唐朝都成长安。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四、朗读诗歌1、学生自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把握好感情基调。2、学生起来展示朗读。3、齐读诗歌。五、诗歌赏析写作好帮手9/231、诗人在本应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国”是指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忆昔开元全盛时,”“冲天香阵”“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但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只剩山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这里的“草木深”写出了长安城内杂草丛生。因此,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2、看到残破的城池,疯长的草木,作者内心的伤痛是不言而喻的,这时看到盛开的繁花和婉转的鸟鸣,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慨?如何理解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怀时局,看到花开不禁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得心惊。一说这是反衬的手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另一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者虽然有别,但是精写作好帮手10/23神却能想通,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3、这一联在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战争不仅带来了破坏,还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给诗人带来离别。你怎么理解颈联的内容?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5、在忧虑国家,感怀时局中,诗人的心绪是烦躁不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形象?忧虑国家、烦躁不安、伤心悲痛、白发苍苍等形象。7、再次朗读诗歌。六、小结相信学完这首诗歌我们都会被作者那忧国忧民的精神上所感动,也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习杜甫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写作好帮手11/23七、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将《春望》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春望教案【第三篇】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写作好帮手12/23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写作好帮手13/23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2、老师范读;3、学生试读;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5、集体朗读。五、拓展活动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
本文标题:《春望》说课稿【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4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