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实用2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实用2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实用2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士:狱官。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海滨。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集市。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必:一定。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恒:常常,总是。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喻,知晓,明白。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参考资料:完善1、李顺.《初中文言文精解、精析、精练》.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442.2、李秀梅.《初中古诗文观止——新教材古诗文评点释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194-197.3、金蔚莲.《文言文导学同步对照译释与训练·第五、六册》.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9-22.4、课程教材研究所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民中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藏族地区使用)·汉语·第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0-161.5、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文言诗文学习指导·八年级》.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80-81.6、本书编写组.上海市语文中考点击丛书1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点击.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1:87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2、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二、古今异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代词,这,这些。;今义:三、词类活用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必先苦其心志(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劳其筋骨(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参考资料:完善1、申振贤.《初中生古诗文必背50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2、李方江.《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课标指定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8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第1层(舜发于……举于市):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第2层(故天降……其所不能):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三层)第1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1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展开阅读全文∨唐·柳宗元《敌戒》: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清·吴闿生《重订孟子文法读本》: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贾生《过秦》.所自出。千盘百折,厚集其阵,纯用劲折,无波磔痕。参考资料:完善1、余国庆.《孟子解读》.合肥:黄山书社,2007:1492、张燕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3佚名〔先秦〕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2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本文标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实用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5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