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OC 87页)
1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负责人华康清执笔程宝山[内容提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高追求。自从2003年以来,我们调查了100多家企业,考察了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状况,走访了省内外几十个职业中学;我们成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课题组,组织30多位教师研究;积累了800多万字的研究资料,写出了100多篇相关论文,其中有60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金华市级以上获奖;写出了40万字的专著并公开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率先建立了由本校牵头的“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率先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率先实施课程改革,率先深层次地实施学分制,并编写出了30多本校本教材。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通过研究,我们在理论上提出了有关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义、内涵、与条件,探讨了人才培养基地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在实践上总结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与成才,形成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的大好局面,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机电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把本校建设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全市及至全省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研究与实践引起了各方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教育部长周济、教育部成职教司司长黄尧、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和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省内外专家对本校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经验十分赞赏。在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周济两次表扬了我们学校。本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多次在各种会议上交流;《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与《钱江晚报》等报刊发表了40多篇相关报导;60多个省内外代表团到本校参观取经。2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把浙江省为了打造成为制造业大省,提出要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此课题从2003年就开始研究,2004年10月向上申报,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2005年度规划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调查了许多企业与经济部门,调查了许多职业中学与教育行政部门,参加了省内外多次相关的研讨会,考察省内外许多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搜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并且还在我们学校主持召开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讨会”。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将本校建设成为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本课题在上级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究,现在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在理论层面上初步探讨了有关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在实践层面上探索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方法和途径,并把本校建设成为国家级先进五金制造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全市及至全省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情况制造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据有关专家研究,工业化国家约60――80%的物质财富来源于制造业,可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浙江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大省,目前在全国制造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目前拥有如乐清低压电器、永康五金、海宁皮革、绍兴轻纺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519个。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9354.47亿元,占同期全国的9.51%,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2002年浙江制造业发展规模有4个行业居全国第2位,有6个行业居第3位,有4个行业居第4位。2003年完成工业3总产值12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制造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0.5%和95.7%。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波特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十六大的战略决策,结合浙江实际,作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一批产业集群,打造环杭州湾大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形成10个左右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全国性制造中心、20个左右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的特色优势产品基地。《纲要》还提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九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三大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三大重化工产业,努力培育三大装备制造业,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浙江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并使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浙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1、生产效率不高。浙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6568美元,不到美国、日本和德国九十年代中期水平的1/10,也低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前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工业增加值率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物耗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3.2%,与美、日、德、韩相比分别低24.5、17.6、23.1、20.1个百分点,与马来西亚的水平相当,可见浙江制造业深加工与技术含量均处于较大劣势。2、制造业效益不理想。2002年浙江制造业资本生产率为1.09,与1997年的美国(1.07)、日本(1.07)基本相当,低于1995年的德国(1.50)。浙江的制造业利润率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较好水平,2002年制造业的资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3%和6.2%,高于日本(3.2%、3%,1997年),但低于美国(8.9%、8.5%,1997年)和德国(10.8%、7.2%,1995年)。43、生产规模偏小。2002年,浙江制造业平均生产规模为123万美元,不仅较大幅度低于九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韩国、印尼的产业规模水平。4、科技人才数量不足。2002年,浙江省每万人科学家、工程师的拥有量仅为318人,低于广东、江苏的389人,而北京和上海分别高达1652人和1112人,科技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排名列第19位。可以看出我省和其他省、市在科技人才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5、企业职工素质低下。2000年浙江制造业中,52.4%的人员还是初中文化程度,高级技工仅占从业人员的3%。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7.79人,而日本在九十年代初就达到79.6人,美国为74.3人,德国为61.5人,意大利也有31.2人。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3年全省民营企业900多万名工人中,60%以上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拥有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者不到10%。(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呼唤人才为什么我们浙江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不理想?根本原因是由科技人才缺乏、企业职工素质低下造成的。人才和知识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支撑,制造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尽快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数量结构合理、数量足够、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迫切要求。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调查到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例:永康某企业在2004年高薪聘请了沈阳的二位工程师,设计并生产出了二只电动磨光机。拿到广交会上,外商连声说“OK”,因为性能与德国的产品基本相当,然而价格却是德国的三分之一,于是就签下了500万美元的订单。这个企业马上组织工人进行大批量生产,当第一批产品送到宁波口岸,外商进行检测时,却发现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不合格。于是合同作废,这个企业损失了300多万美元。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也许能够聘请到几个高水平的工程师,能够生产出一二台高水平的产品,然而企业根本不可能“买”到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可能生产出大批高质量的产品。5《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把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列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措施,强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浙江省教育厅、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3年制定了《关于创建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7年,依托设在国家级重点职校内的省、市级示范性专业,重点建设好2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和一批市级示范基地。然而什么是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如何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研究的。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一)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的根据人才的标准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对人才的要求,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线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大做强主干专业,能进行相关制造业的起点教育、培训、岗前培训与继续培训等,从而形成梯队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操作技能有一定动手能力;掌握该技能基本操作能力;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并讲求一定的工艺,能解决一些操作性的问题。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与一定的操作技巧;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并能根据实际进行改进与研发;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6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名词能识别与理解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改进操作的方法与技巧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对操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改进,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解释其原理并进行改正。通用能力能融入集体,与人沟通,有时间与自我规划能力;能走出工作困境。能融入集体,与人沟通,有自我规划能力,走出工作困境;并具有团队精神,能激励自己与他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能很好的融入集体,主动与人沟通,有梯度目标,并能这实现目标进行很好的自我与企业规划,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技术方面的建议。具有较强管理与经营能力。职业道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制度,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做好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技能证书初级技能证书取得中级技能资格证取得高级技能职格证书(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义先进制造业基地本是一个生产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本是一个教育机构,它们又同属于社会组织,而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就等于在生产组织与教育机构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生产基地有了人才来源,教育机构更有了教育的价值。细细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1、打造先进制造业,使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办学市场。就以我们永康市为例,我市发达的五金产业,形成了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强大市场需求。根据永康市人才市场调查的资料显示:永康企业每年需新增科研、设计、生产、经贸、管7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达1万余名。同时企业职工的素质普遍偏低,据我们对永康市近30万五金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不完全调查,学历情况:大专或以上毕业占7.5%,高中程度占22.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0.7%(如图所示);技术水平情况:高级技工为0.8%,中级技工为3.5%,初级技
本文标题: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OC 8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