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关于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关于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李小兵张洪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00)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和质量标准,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地方经济、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明确定位“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关键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既包含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包含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是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快速普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这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我们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的要求,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其次,实施人才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设置高等学校近2000多所(云南省设置有63所)。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日趋剧烈,高等学校的办学面临着招生、就业、投入、建设等重重压力。高校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也是培养的人才质量的竞争。我们只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合格过硬的人才,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才能提升丽江师专的声誉,创建丽江师专优良的品牌,使丽江师专能屹立于我国大学之林,在竞争中胜出。第三,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就要坚持走协调、可持续的办学和发展之路。我们只有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培养方案,造就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家长的愿望,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第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第二层面是课程体系和教学·2·内容的制定;第三层面是教学保障条件的选择。在这三个层面中,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统帅作用,它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保障条件来保证和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时,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抓住“纲”,带动“目”,抓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第五,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校办学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丽江师专作为一所地处边疆的专科学校,有着许多“先天不足”。我们如何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又能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合格的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使我校在迅速做“大”之时,又能做“强”;我们如何在快速提升办学层次的同时,又能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我们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类型的高质量人才”。国家提出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知识面、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其中,改革的重点是突出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和能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专业核心技能是各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它是能完成并胜任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综合能力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转业必备的储蓄。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标准。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总目标,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紧紧围绕丽江师专“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抓好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努力推进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体现在:1、品德好:指我们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人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才。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业,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过硬本领、健·3·康身心的人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2、专业实:是指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扎实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缤纷繁杂的就业竞争和工作岗位上,有一个厚实的基础,用其综合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以不变应万变。3、能力强:指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和自我更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成为既能动脑分析问题,又能动手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不仅培养操作技能,而且要培养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还包括任何行业都必备的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4、素质高:指我们培养的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美学、人际交往以及扎实的外语、计算机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良好气质,成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喜欢的人才。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容1、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目前我校的专业有教育类和高职类两种类型,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加以分类确定。各专业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岗位要求和岗位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标准和培养要求,选择与本岗位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考试证书,为学生就业开通“绿色通道”。要明确学生毕业时应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具备的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设置:专业的设置要根据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作好市场调研,搞好人才需求预测,使专业设置尽可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要研究各专业的发展前途,力求做到人才供需对路,做到“厚基础、宽口径”,要力求避免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积极探索如何形成既相对稳定又具灵活性的专业设置与布局,以促进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水平的提高。(2)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之后,要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认真的修订,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修订教学计划,系统地编写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进程表,合理分配学时。3、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各专业应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应性,要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通识课、·4·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修课与辅修课等课程类型上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克服原有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内容重复松散、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等弊病。——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理念,在大二或大三年级实行“按需分流,方向选择”。前期趋同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学习及深造打下基础,后期分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要精减理论课,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课,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要强化专业实践课、教育类实践课、社会实践及其他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管理与考核,做到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尤其是公共选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开设种类,合理规划、形成系列,具备足够的开放度和弹性,以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4、培养途径的选择(1)专业方向分流制。各专业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或专业分流方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2)引入“双证制”。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要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即学生毕业时均要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3)实行主辅修制。凡有条件的专业均应开设辅修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辅修成绩合格者,颁发校级辅修专业证书。(4)允许部分学生调转专业。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在不违背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允许部分优秀学生在第一学期内可以再选择一次专业。(5)鼓励学生考专升本。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升本考试外,学校将与国内外本科院校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继续升造的平台。(6)逐步实行学分制。积极探索学分制,根据学校实际先实行学年学分制,即选修课的学分制,必修课的学年制。在一些条件成熟的系或专业,也可先实行学分制试点,积累经验,择时全面推广。待条件成熟后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选课制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1、转变办学思想,做到“三个改变,三个树立”全体教师应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切实转变办学思想,积极地投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中,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认识高职高专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树立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需要的思想。①改变以·5·学科体系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引入市场需求导向,树立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业教育观;②改变以传统的知识传授、知识继承度为尺度来衡量学生质量的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大小和职业素质高低为主体的质量观;③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重点的教学观,树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知识的应用为主旨特征的教学观。2、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加强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保证,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下,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入手,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起科学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健全适应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教学基地。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倡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使其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
本文标题:关于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