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3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叶千华语录诗词的基本含义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需要,诗词在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叶千华语录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1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参考资料,少熬夜!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2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2、同旁诗句:远近通达道,进退返逍遥。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3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参考资料,少熬夜!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本文标题: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7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