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集团公司法务经理薪酬合同
1培训资料我们今天看到中国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应该说是在国内算是比较成熟的,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从它起源来看,经历的风风雨雨是很多的。这个从最早开始,我们现在把几个公司记下来。一个涉及到是深宝安,一个是北京的天桥。在中国整个上市公司股票发展的历史上,这两个公司都各自宣称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但目前没有人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究竟谁是第一家。那么从发股票的时间来看,宝安在前面,是1982年,天桥稍微晚一些,是1983年。但是严格来说,用我们今天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包括它的一些标准来看,它都不是一个很标准的股份制企业。当然当时也没有什么上市公司之说,主要是从股份制公司来说了,它也不算是标准的,但毕竟有了一个股份制的雏形。那么后来比较有轰动力的一个事情是金杯。1988年的夏天,7月份的时候,金杯发行了股票,而且在中南海摆了一个摊。后来我问过了当时金杯的老总赵希有,我说你怎么想到摆到那里去了,他说想扩大影响。因为当时辽宁搞了一个事情。这有个背景是:当时沈阳市的市长即李长春,这个人比较有开拓精神。当时沈阳有个著名的说法,叫三大试验田。在企业改革方面搞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其间最有影响的是股份制改革。当时金杯是搞客车、面包车的,它的总经理叫赵希有。这个名字你们记下来,这是一位标准的国有企业家,他当时迈的步子比较大。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三家,在整个八十年代里头,当时这边是从北方北京,南边是深圳,包括东北沈阳都有一些有影响的事情。那么这当中还有几个事情我们一个一个把它讲清楚。在1984年的时候,在赵希有之前,天桥之后,有个叫做小飞乐,即上海的飞乐音响。小飞乐在1984的时候,在上海发行了股票。现在我们把这几个东西:一个是宝安,这个事后来我问过宝安的原创始人周怀熊,后来的83年的天桥,84年的小飞乐到87年的金杯。这几家公司在关于股份制改革里面的尝试,应该是中国比较早的一些萌芽。这个萌芽的时候,有些特殊的背景我们要把它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萌芽,这个萌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明白。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改革一直到1984年。在长达将近6年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整个改革都是以农村改革为中心,这个城市改革涉及的不太多。那么从84年10月份,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我们的改革重心才从农村转2移到城市。那么城市改革核心就是企业改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当时整个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搞活”,搞活的核心就是放权。我们原来以为就是把它捆住,捆住的时候我放权。比如说一个以前的企业没有什么自主权,我现在给你一些权利。人权、财权、物权,我都给你一些经营权利。但整个搞活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我们没有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公司治理结构上做文章。这一块我们没有想到搞什么名堂。只能根据原来厂长给的权利以前不能发奖金你现在可以发了、原来买个什么东西等都要等上头批,现在给你这个权利了。那么我们国家关于股份制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提出来,作为中央政策提出来是1986年。这个时间把它记下来。86年底当时有份文件提出一个东西来,就是我们一开始搞的叫“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比较正式地提出是1986年。提出厂长负责制提出的过程当中,我们首次作为一个概念,就把股份制作为一个概念写进了文件,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可以用股份制的形式来进行。那么当时提出把这个股份制,还有一个概念叫“租赁制”,都是作为搞活企业的一种手段提出来的,严格说来总的动额都不大。但是在1986年有一个国内外,主要是国外很关注的事情,是关于交通银行,就是我们的戴项龙出任第一任行长在上海成立的。那是作为银行,银行开始有新的东西。但是从企业这块来说的话,没有这个动作。在这个期间有一个事情,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就是1985年的年底,我们这些时间都是有确切含义的。1985年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这个人的名字中文翻译叫范尔林。这个人到了中国,那么当时邀请他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陈慕华。以陈慕华的名义请他过来的,以他的级别和规格来说,陈慕华当时的地位很高,国务委员,以他来接待他已经可以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别出心裁地提出要见他。邓小平不但见他,而且还送了一张股票给他。这就是小飞乐股票,50块钱的一张。后来范尔林把它拿回放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展览室。中国一个国家领导人送给他的一张股票。这件事情当时国内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国际上很有影响,说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大国,最高领导人送了一张股票给西方号称头号大国最主要的交易所的老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在这点上邓小平大大地超前,因为当时没有多少注意到这个事情。但邓小平这个事情给了中国一些非常有敏感的官员一个重大的启示。这样到了1986年的9月,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证券交易的营业部。这个营业部不是证券营业部,是借用了一个银行3的营业部来交易的。这就是1986年的9月,这个时间把它记下来。在上海工商银行,上海静安营业部。就可以把小飞乐的股票拿去卖了,可以交易了。当时批准这个事情的是上海的市长江泽民,所以其实他不是一个保守的人,而是一个很开放的人。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在80年代的中期的前后:82、83、84年。82年宝安发股票、83年天桥发股票、84年小飞乐发行股票、85年的邓小平送股票给外国人到86年股份制交通银行的成立、86年9月在上海工商银行静安营业部开始股票交易,到88年金杯卖股票这一系列事情都发生在前后四五年当中,是我们中国股票市场发生发展初期一些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与这个股票相对应的是80年的中后期,开始了国债的交易。以前是发行国债,是不交易的那么后来开始交易了。这个中国最有名的股坛大户,叫杨百万。杨百万实际不是炒股票起来的,是卖国债起来的。他是利用各级之间国债的利差到处倒。而主要的地方就是到安徽去收,收了跑到上海去卖,他就赚了这个钱。这个事我还直接问过了杨百万本人,他讲的故事挺好的。其实这事情我们93年在北京谈过一次。其实这个事情基本可以判断为中国股票市场早期股票市场发展的雏形,一个初期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家就干到一块。那么出现这些东西,它有几个特色的需要。当然首先我们讲股票就是融资,所以首先是出于一个融资的需要,搞这个东西。实际是更多是当时一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了我们在改革了,我们要干一点事。至于这个事我们要干什么样了,怎么去,实际上是从上到下都不清楚。还有一个需要是出于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原来一直认为股票这个东西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专利,那么我们也试一试,也在胆子比较大的城市比较大的地区企业也试一试。但是当时整个中央文件里面,没有对这块作出一个任何明确的规定。刚才我说86年提到的股份制也是作为一个尝试性的手段来展开的,当时对股份制的宣传甚至不如对租赁制的宣传。当时宣传最厉害是在长春一个叫官广枚现象的,这个是东北老爷们,搞租赁搞很火爆。整个社会对这个事情还不是很清楚,包括在北京对这个事也感到比较模糊。那么这样我们在整个80年代过程当中就属于这么摸索、试点的零零星星的东西就过来了,这是我们中国证券市场起源开始的最起点的东西。第二点我们开始讲从非正式的尝试到正式的试验。什么是叫非正式的尝试和正式的试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把几个事情搞清楚。第一个事情是在1990年的时候,中国两个证券交易所分别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4的开业时间是1990年的12月19日,它这个是正式开业时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业时间是1990年的12月1日,但它是试营业时间,深交所正式开业的时间是1991年的7月21日,晚了差不多半年。所以中国有了一桩骨头冤案,就是谁也搞不清楚的事,谁都说我自己是中国第一家。上交易说我是正式开业的,深交所是我是儿子已经生出来了,准生证是后补办的。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管怎么样在90年开业了。关于这两个交易所开业的事情我们以后还要详细的讲。开业以后就开始进入一个程,那么从90年开始到91年整个一年当中,因为它是地方政府指导,这个以后再说。它有一个发展,在这个发展当中,我们后来就碰到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政治槛过不了。这里有个背景我们要交代清楚。从这个89年6月份以后,中国实际上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困惑的状态。究竟这个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现在都很明白了,但是当时确实是不太明白。尤其是碰上苏联出现的非常事件,苏联出现一系列的动荡,给我们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两个交易所从开业到运营,从一开始就经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很难。那么这个压力到了91年,尤其在91年的秋季以后这个压力达到了基本上是顶点。当时在北京高层有一种势力,我们现在讲的是海外舆论把它称为一种左的势力。不管它叫什么,但总是有一批以传统的、正统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自居的一些人,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邓力群这一波人,那么当时对改革开放的事情大加批判。那么证券市场是他是批判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因此它是典型的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这个很好理解。这样在1992年2月份,邓小平南巡的时候,他南巡时讲了很多内容,其中有一段话是专门讲到股票市场。他的原话是讲,股票市场我们可以试,好了我们可以继续进行,不好我们可以关。但是你要领会他的那句话,他就是要是试呀,就是要干这个事情。我们回头来看,如果不是邓小平进行了一个重大的拨乱反正,不明确指出这个方向,中国证券市场在90年代初期恐怕要遭受一个大的挫折影响。那么小平南巡以后,一下子把这个局面打开了。那么中央包括国务院关于整个经济建设发展、改革开放,方方面面的一些东西都变得比较清晰了。所以在当年1992年的10月份成立了中国证监会。现在回过头来看证监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开始成立中国证监会的时候不叫证监会而叫金融管理局。最初的议案是金融管理局,这个文件1992年7月份的时候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搞的。当时牵头搞这个事情的人叫金建栋,他5当时的身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管理局的局长,他是个司局级干部。当时准备成立这个金融监管局的时候以他们这个局作为基础拧出来,实际上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银监局的格局。当时构思了这个东西,但是后来朱熔基在一帮人的游说之下改变了这个主意,他当时已经开始管经济了。当时包括高学庆、李剑阁、周小川他们这一波人在讲这个事情。我们回头再讲这个事情,改变了这个主意,不得不提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一股知识力量。我们刚才讲了一些企业试验性质发行的80年代的中期。但是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股理论上的力量来讲,最早形成在1988年,最初的几个人就是目前活跃在中国财经界的几个核心人物之一。包括高学庆、王歧山、李剑阁还有现在证监会规划委员会的主任李清源、周小川、王波明他们这一批人。这批人实际上是两类人:一类是具有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高干子弟,象周小川就是典型的高干子弟、王波明是王柄南的儿子,王柄南是当时中国一个资深的外交家、王歧山是姚亦明的女婿,姚亦明当时是管经济的,很有影响的一个人;另外一波人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但是受过完全的西方的训练回来的学者,具有代表形式上就是象高学庆、李清源这么一批。高学庆最大的一个本钱是,他当时是华尔街挂牌的律师。当时能在美国拿到挂牌律师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他是搞证券的律师。那么这一批人当时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全称叫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这个中心当时是有几家单位,包括国家稽改委等出面支持成立的。由于是几家单位合起来,所以他们又有一个简称叫“联办”,联合办公室的意思。所以现在告诉你我是联办出来的,大概是比较牛,这是最早的。那么这一批人从88年年底开始投入运行。在89年、90年到91年都基本上随着酝酿、发展、初期的设计和研究。作为国家级的以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方案,实际上已经到了91年,高学庆才搞出了一本东西。由于有这些一股力量所以直接影响了朱熔基的决策。他们最后在1992年的夏天,改变最初金融监管局设立的这个思想,直接考虑借鉴美国监管方式,美国就是一个证监会。那么中国当时以一种监督委员会的形式,国家机构是有的。这样涉及到一个证监会的机构,它的定位、性质、运行、管理及它的干部均怎么办,当时都是一个先例,当时没有人考虑怎么办。所以一开始定型定了几条:第一,它是一个事业单位,不是一个政
本文标题:集团公司法务经理薪酬合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5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