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地方课程《毕节美食》教学设计DOC【范例4篇】
地方课程《毕节美食》教学设计DOC【范例4篇】【导读】这篇文档“地方课程《毕节美食》教学设计DOC【范例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二下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五课仙岩教学目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和朗诵民谚,了解和感受仙岩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及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来历。教学重点: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和朗诵民谚教学难点:了解和感受仙岩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及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来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以篇首压题照片和几个学生的对话导入新课,帮助学生了解仙岩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及“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来历。2、新旧对比引导学生观察照片和诵读民谚,了解仙岩的过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照片和民谚的“记忆”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把所了解和的信息在全班进行交流。3、国家级名片:仙岩今后的发展与“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这两张国家级名片和市政府提出的“一港三城”的战略目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教学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畅流仙岩的未来,体会仙岩人民要把“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建设成“中国农民第一城”的决心。4、适当延伸仙岩的变化只是家乡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以点带面,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在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第六课居民住宅区教学目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了解新住宅区的特点,感受居民住宅区的巨大变化。从身边找变化,激起学生对身边一草一木的热爱,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居住地方和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了解新住宅区的特点,感受居民住宅区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从身边找变化,激起学生对身边一草一木的热爱,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课前布置的学生向长辈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情境。二、创设情境,了解住宅区的特点1、介绍我的住宅区讲述自己或家人在居住地方的生活情景和生活故事。A、在组内交流B、各组推选一名上台交流C、贴一贴,画一画画一画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住宅区。作业:拍下住宅区里,最美的镜头,贴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与同学交流。第七课温州中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州中学的历史。2、让学生了解温州中学的构成。教学过程一、温州中学的历史1、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州中学吗?关于温州中学,你知道些什么?2、看来同学们对温州中学了解的还真是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认识一下温州中学。3、温州中学的历史:温州中学创办于清廷推行“新政”时的晚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1848-1908)商请温处道童兆蓉和温州知府王琛,将温州府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府学堂后改名温州府中学堂、浙江第十中学堂、浙江第十中学校、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温州地方当局决定以旧校士馆为址创建温州师范学堂。时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的孙诒让亲操筹办。1908年学堂建成。师范学堂后易名温州师范学校、浙江第十师范学校。1985年,学校复名“浙江省温州中学”,并再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高级中学。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舍、设备进行系统配套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进行。1992年,学校被评为省先进学校,1993年,学校评为省文明单位(以后仍保留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02年秋,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整体迁移到占地338亩、投资约2亿元的梧埏新校舍。全体师生将在这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的新校里,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二、温州中学的构成1、了解了温州中学的历史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温州中学包括哪些部分?请同学们自己看一下书,找一找。2、学生汇报:温州中学包括科技馆、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3、讲解科技馆、图书馆的作用。4、介绍温州中学出的名人:苏步青、孙诒让5、讲有关苏步青、孙诒让的故事故事一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末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将儿子的名字由原来的“尚龙”改为了“步青”,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作为父亲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故事二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己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三、画一画我们的学校欣赏了温州中学,我们自己的学校也可漂亮了,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动手画一画第八课温州国际会展中心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温州国际会展中心及其他十大标专性建筑,树立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自豪感。教学过程:1、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建筑风格和作用,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会展中心的外观像什么,有什么含义,听了会展中学的介绍以后有什么感想等。2、市区的学校可以带学生现场感受会展中心举办大型展览会的场面和气氛,非市区的学生也可以利用音像材料或互联网向学生展现这些盛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3、在教学拓展性内容“温州十大标志性建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建筑开展拓展性学习,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设计地方与学校课程【第二篇】《成语探源》教学设计开发区小学栾新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指鹿为马”这个故事,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来源。2、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诗、歇后语等方面探寻成语的来源。3、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其出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热爱,为祖国语言的绚丽多姿而骄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指鹿为马和杯弓蛇影两个故事的动画片、关于成语的部分古诗、歇后语、神化故事的图片等等。学生准备:搜集课本上六个成语的来源,了解故事大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头脑风暴1、同学们,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做做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怎么样?(出示课件:按要求说出相关的四字词语)2、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词语,你们的词汇真丰富啊。二、初步了解成语:1、在刚才所说的4字词语中,有不少是成语。说起成语,同学们微课中已经了解了一些,谁来说说,关于成语,你都知道哪些知识?2、咱们看看温馨点击中是怎样给成语下定义的。A、齐读课件。B、成语不仅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典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成语探源”(课件出示题目并板书)。弄清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利于准确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还能提高文化修养,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C、.你可以用哪些方式了解成语的出处呢?查词典、百度搜索、成语故事三、成语探源(一)、理解书上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1、咱们课本上就有一个关于成语的历史故事,看大家能不能读懂。A、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读之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B、先自己试着读一遍,同位两个再一起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C、个别读,纠错,齐读。D、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文言文的大体意思。相互交流,相机补充。E、通过这个故事,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呢?(课件出示)F、为了加深认识,老师为大家下载了“指鹿为马”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了这么形象的动画片,你们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表面意思是什么?对成语的理解,我们不仅要弄清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现在指什么呢?G、孩子们,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好的学习。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2、你看,一个小故事就让我们这么快、这么准的理解了“指鹿为马”的意思,看来,探寻成语的来源,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还真是学习成语的一个不错的方法。(二)探究来源一:历史故事1、通过“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我们知道了成语的来源之一就是——历史故事(板书),还有很多的成语也来源于历史故事。(出示成语课件)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了资料,搜集了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讲故事的同学不要说出故事的名字,看看同学们听了故事之后,能不能说出是哪个成语?3、学生到台前讲故事,讲完故事就请学生说说是哪个成语。(三个详细讲,三个概括地讲)4、小结:看来大家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刚才讲故事的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他们让我们在历史故事中,又学习了不少成语。(三)探究来源二:让我们再来听一个故事?1、请听——杯弓蛇影:﹙1﹚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哪个成语?(杯弓蛇影,它的意思就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2﹚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吗?就是——寓言故事。2、拓展:其实,我们学过的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谁能说一个?(指名说)。3、同学们说的真不少。除了这两个来源之外,你还知道成语来源于什么故事呢?(四)探究来源三:神话传说1、呈现神话故事图片:看图片,猜成语。2、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这些图片。3、小结: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成语的来源:有源于历史故事的,有源于寓言故事的,有源于神话传说的。其实啊,成语还有其他的来源,想了解吗?(四)探究来源四:古诗(出示)1、下面这些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
本文标题:地方课程《毕节美食》教学设计DOC【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60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