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
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导读】这篇文档“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二、重点与难点: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活动准备: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四、活动流程:(一)语言导入: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3、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三)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五)做做高兴的游戏: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提问:(1)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2)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二篇】主题:我们班处处有关爱。背景:小学生缺少爱心,需要进行教育。活动目的:经过本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班团体里处处有关心、有温暖,培养学生的爱心。活动准备:班班通电子白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一、班主任介绍班会资料。同学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练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每个人的爱心洒向班团体,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应互相有关爱。教师此刻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同学,她平时不爱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上课、写作业还爱睡觉。你们猜她是谁同学们齐声说:“温宇馨”。下头就拿我们班温宇馨同学为例,说说平时你是怎样与他相处的。二、说说心里话。生1:她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想与她玩。生2:她上课爱迷糊,我不想与她坐同桌。生3:她不爱完成作业,我不想与她做朋友。生4:她下课总吃小食品,不爱学习,我不喜欢她。生5:她做事总是慢腾腾,和她交流太让人着急,我不喜欢她。师小结:刚才,这几个同学说得都是事实。可是,同学之间不应当这样。温宇馨同学的家庭情景,大家还不明白。她父亲忙于打工顾不上管她,她母亲不识字又不能辅导她,她又不善于和同学交流,每一天都靠她自我想、自我做,想一想,你们自我的家庭有人关爱,而她呢我们与她相比,必须不能再歧视她,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忙,让她克服掉毛病,成为我们班团体里人人关爱的同学。三、小组讨论:1、今后同学之间应当怎样做2、找代表发言。(归纳)(1)、同学之间,要学会友好。(2)、同学之间,要学会尊重。(3)、同学之间,要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4)、同学之间,要学会理解人,要学会换位思考。(5)、同学之间,要学会体贴。四、播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让学生观看。五、总结:同学们,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里,学会相处,学会交往,让每个同学都能感觉到班团体里处处有关爱。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背景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二、信念构建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高墙上种白菜——高中;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和表妹背靠背——总有翻身的时候。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觉得自己大有希望,于是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赶考,果然不负所望,中探花,如愿归来。(过渡语)相同的事件,评价角度(积极、消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结果。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就是说明评价和情绪结果之间的关系的。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与对事件的评价有关,从而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ABC理论引起情绪结果(emotional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activatingevent;A)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想法(beliefsystem;B)所致。只要改变对事件的评价,那么情绪结果也会随之改变。A(诱发事件)→B(信念或想法)→C(情绪与行为反应)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我们通常认为“某某事情使我产生了某某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对事件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则引起不同的情绪。生活实例:1。我这么努力学习,这次应该考好的。(付出了应该要有收获)2。学习成绩不好,还没有什么特长,是个没用的人。(把学习成绩、爱好特长等同整个人生)3。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没有信心,没有希望了。(糟了,没有希望了)不合理想法的三特征1.绝对化:一定、必须、应该、怎么能不这样。2.过分概括:以偏概全,用一个方面否定全局。3.糟糕透顶:发生了事情只看到最坏的结果。三、学生活动1、情景表演情景一:荒岛上的鞋子推销员两个鞋子推销员到一个荒岛上,发现荒岛上的人都不穿鞋。一个感到非常的失望。A说:这个岛上的人都不愿意穿鞋,要成功推销没有希望的。另一个感到非常兴奋。B说:这个岛上的人还没有鞋子穿,成功推销的希望极大。情景二:玫瑰花A的看法: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在这丑陋,有刺的梗上,竟能长出这么美丽的花朵。B的看法:这世界太悲惨了,一朵漂亮美丽的花朵,竟然长在有刺的梗上。情景三:半杯水两个人都十分口渴,当见到有半杯水时,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A:“还好还有半杯水——满足。”B:“怎么只剩半杯水了——不满。”2、练习:请就以下事件,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想法,并注明每一种想法下的情绪。事件:你的好友说周末会找你去逛街,但整个周末他都没有和你联系。想法1:情绪1:行为1:想法2:情绪2:行为2:想法3:情绪3:行为3:想法4情绪4:行为4:想法1:这个人一点都不讲信用情绪1:讨厌、生气行为1:不理他想法2:他根本不当我是朋友情绪2:气愤行为2:不理他这些想法都是消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的情绪也是消极的。想法3:他可能突然有急事来不及通知我情绪3:谅解行为3:不受影响,继续做自己的事想法4:他不会是来找我时出了什么意外吧?情绪4:担心行为4:马上想办法联系他这些想法都是积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小结:可见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想法。发生相同的事情,若我们的认知想法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只要找到非理性的认知想法并驳斥它,以合理的认知和想法取代之,人就会产生新的情绪,拥有较好的情绪。3、烦恼箱写出近日令你生气、伤心、受挫或自卑的事情(A)和当时的想法(B)、情绪或所导致的行为结果(C)。请几位同学抽取纸条,并利用情绪ABC理论给以解决,与大家分享。四、分享收获,总结本课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第四篇】设计背景:升入高中以来,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增大,以前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好多已经不再适用。如何让学生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发现新的学习动机,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基于此设计了本课题。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用好的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课程重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课程形式:教师讲授;视频观看;小组讨论。课程安排:2课时课程准备:PPT;视频过程:1、导入引用一位爸爸和儿子的对话,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得出结论:高中阶段为了自己而学习。2、主题活动1、讲授学习的定义。2、讲授高中生学习的特点。3、讲授高中生常用的学习策略。4、活动: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5、实验任务在纸上写出你记得的单词。要求:不按顺序,不要相互交叉。请五个同学把他们记忆出的单词念出来,一个同学统计。6、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7、记忆的两大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9、高中生常见的学习困惑与调适。10、学习动机不当及其调适。11、人一天的生物钟规律。12、考试焦虑及其调适。13、考试焦虑及其调适。14、心理影吧。风雨哈佛路(电影)。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第五篇】活动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的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去创设学生乐意学、主动学的课堂氛围。活动目的1、让学生对学习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2、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体验到“乐在其中”。2、难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以苦为乐,体验成功的艰辛和乐趣。活动准备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例,说明学习是苦或是乐;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头饰。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老师、家长的表扬?心里快乐吗?当你们成绩下降,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内心又时怎么样的感受呢?那么,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呢?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品味一下学习的苦与乐。二、活动
本文标题: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61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