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化学教学设计【推荐8篇】
化学教学设计【推荐8篇】【导读】这篇文档“化学教学设计【推荐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化学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1.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2.水的微观构成,即:定量。每个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到水的分子式。这两个过程应有意识地加以区分,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生进行学习打好基础。电解水的实验是完成上述两个任务的经典实验,可以结合有关物理知识介绍实验装置,特别是电极的极性,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然后结合有关数据帮助同学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严谨性。教学设计方案课题:水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按一课时安排。但应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活动,可以由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1.课前任务布置:(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①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保护?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浪费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③在我们周围,水资源保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良影响?④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须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出发)。⑤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省淡水?举具体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2.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浏览,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讨论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3.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1)教师将课题引入后,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释疑,此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教师可将已收集的资料片当堂播放,加深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认识。(2)由教师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电解水的实验,根据电解过程中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检验,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根据气体的体积、,两种气体的密度,推导水的组成。(完成电解水的实验最好使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若没有,可根据教学参考书P89的装置自行制作,所用试管选用带刻度的,以便于寻找电解产物量的关系。为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实验前应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这一点一定事先向学生做交待。避免与初中物理可的有关知识矛盾。)4.课后小结: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小结,简要介绍建国以来兴建的水利工程,将搜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做展示,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最后将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墙报展览。探究活动1.洗衣间内自制节水装置。2.用简单的易得的材料改造卫生间抽水马桶,使之节约用水。3.厨房内自制净水装置。4.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撰写1篇题为《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世界将……》要求文体不限,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字数为800-1200字。课后讨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请你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水被污染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化学教学设计【第二篇】一、教学目的1、严格按照《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使学生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本事和自学本事,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本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任务1、学考班完成学考复习的教学任务,选考班尽量完成选《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的教学任务。2、使学考学生尽可能一次性经过学考;高考班学生务实基础,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解决有机推断题。3、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三、教学措施1、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2、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3、改善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启发探究实验探讨等方法,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4、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5、多联系生活,如介绍一些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材料等提高学生的兴趣。6、加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采取面批。化学教学设计【第三篇】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来源:Zxxk.Com]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学习过程:〔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C)·cq(D)/cm(A)·cn(B)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来源:Zxxk.Com](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c=Cp(C)·Cq(D)/Cm(A)·C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Q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C(s)+H2O(g)CO(g)+H2(g),K=c(CO)·c(H2)/c(H2O)Fe(s)+CO(g)Fe(s)+CO2(g),K=c(CO2)/c(CO)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K1=K22。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K2·K3=1。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K1·K32=1。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100%或者=×100%或者=×100%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完成47页问题解决。课堂练习: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当达到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各为2mol/L,生成氨气的浓度为3mol/L,求这个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和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答案:K=0.5625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分别为3.5mol/L和6.5mol/L)2、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知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60,试判断,(1)当CO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2)达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应为多少?(3)当CO的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为6mol/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答案:(1)不平衡,反应向正方向进行,(2)61.7%(3)86.5%)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CO)·c(H2O)/c(CO2)·c(H2);⑵该反应为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来源:Zxxk.Com]⑶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B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c(CO)=c(CO2)[来源:学科网ZXXK]E、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⑷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830℃。化学教学设计【第四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二、教材的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设计【推荐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6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