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企业迎春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的工作汇报(4篇)
企业迎春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的工作汇报(4篇)【导读】这篇文档“企业迎春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的工作汇报(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环境整治汇报【第一篇】武台镇环境综合整治汇报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我镇大规模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全镇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天,早7:30,镇党委书记王峰再次组织召开班子成员、工作区书记、乡建执法中队等人员的会议,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要求,按照“书记总协调、镇长总督察、分管领导一天一汇报”原则,全面安排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截止16:00,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共组织了155人,投入5辆垃圾运输车,分为五组沿平蒙路武台段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每组都有分管领导带队,沿线村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共清理镇驻地、水沟村、咸家庄、白马关村背街小巷积存垃圾堆、杂草堆、桃枝堆等58处;镇驻地清理店外经营13家,堆物作业4处,剔除路灯杆、墙面野广告91处,补栽绿化苗木120棵,并聘请园艺师傅对镇驻地绿化苗木的枯枝、病枝进行了修剪;其中,组织50人先后拆除残墙8处、公路沿线违章建筑(东近台村)1处1间,垒砌遮挡墙9处(36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路域环境。目前,全体人员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继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三天来,全体人员每天奋战在工作岗位至19:00。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下最大决心、出最大力气、尽最大财力,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一是重点抓,抓难点、死角。重点清理背街小巷的积存垃圾、杂草、桃枝等三堆及公路沿线的蓬子、摊子、车子、渣子,在平蒙路武台段路两旁划白色分界线,商贩所有物品均摆放在白线以外,一旦发现越界,立即清除,做到农贸归市、坐商归店、行商归点、车辆归位;二是保障财政投入到位。将环境整治工作列出专项资金,聘请环保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做到全天候保洁,全力以赴做好街道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三是上下联动齐促进。实施“双百”工程,即:镇机关部门单位百余名工作人员每天上街清扫,公路沿线近百名群众走向背街小巷、河塘沟边,拔杂草、搬草堆、拆违章、清摊点、刷墙面,掀起了环境整治全员参与,人人动手的整治高潮。二、监督管理措施再强化镇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县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逐条落实,严格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并加强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查,集中力量整治主干道、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进一步发动党员、群众,与日常工作人员相互配合,集中精力共同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1年7月2日环境整治汇报【第二篇】他拉哈镇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七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为实现“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目标,进一步提高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战略机遇和“三县”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突出创新驱动、生态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1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成为具有示范、带动、影响的核心城镇!(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加快发展原则。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契机和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逐步扩大经济总量。坚持集中发展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战略化转移,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人口向中心村屯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产业步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低耗,坚持在环保中开发,在开发中环保,形成资源与经济的良2性互动。坚持扩大开放原则。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强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坚持不移地走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道路。二、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7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牧业收入实现2.82亿元,占总收入的45%,农业收入实现3亿元,占总收入的48%。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比例从现在的63:15:22调整到18.7:54.3:27。人民生活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年均增长15%,确保不低于大庆所属四县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公共服务目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健全,城镇化率达到50%,新农保、城居保实现全覆盖。资源环境目标: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森林覆盖3率达到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重点村屯污水处理率80%以上。三、实现步骤本行动计划共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8亿元,核心城镇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第二步:到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4亿元,核心城镇建设目标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第三步:到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亿元,核心城镇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四、主要任务及推进措施(一)立足优质、安全、生态,转变多元牧业发展方式。多元牧业格局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健全完善,牧业占农村经济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鹅(鸭)存栏突破40万只,年交售商品奶1.5万吨,奶牛总体质量和数量全面提高。——加快人畜分离小区建设。抢抓伊利建设国际标准大规模示范牧场机遇,小区每年以2处建设速度推进,全4镇小区总量达到9处,进区奶牛达到1万头,确保沁乳奶牛全部进区饲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培育力度,不断优化种群结构,建立良种核心群。探索引进规模牧场先进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管理、饲喂、防疫灭病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奶牛平均单产力争达到7吨。——推进规模发展。努力强化扩群增量措施,主动协调金融部门、群团组织,采取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等手段,加大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和捆绑使用力度,尽快扩大奶牛种群规模。调整资金投向,注重支持养殖大户、规模牧场建设,促进奶牛由分散饲养逐步向规模化集中饲养转变。——加强饲草饲料生产。加大依法禁牧工作力度,完善村级重点工作考核办法中禁牧考核细则。利用国家草原奖补政策,加大天然草场建设力度,优质人工草场面积达到5万亩,种改沙化、碱化、风化草场10万亩,扩大苜蓿、青贮等多汁饲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以上,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支撑。——健全完善安全体系。继续强化奶源、饲料、兽药、5繁育市场建设和监管,健全完善畜产品全程监控体系,实现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及销售全过程质量监控,打造安全高效牧业。——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对畜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建立服务热线、服务车,及时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吸纳优秀乡土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专业技术员队伍,对养殖户进行常年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二)壮大发展旅游新兴产业。围绕“蒙古族风情、驿站文化、江边生态休闲”等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客源体系、管理体系,尽快融入我县旅游总体规划和线路中。对旅游资源进行及早开发,以旅游业促进“一产”和“三产”,带动“二产”,年旅游人数突破2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4200万元,打造天然、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品牌打造。依托驿站风情园、蒙古族文化体验小区、绿色瓜果采摘区、万亩江滩等重点区域,积极发展生态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江边观光游。推动一产和三产融合,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6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健体保健、农家乐等系列旅游产品,在冬季捕鱼项目的基础上,尝试滑雪、冰上娱乐项目。——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旅游景点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旅游景点船只、垂钓设施,提升客房、餐厅档次。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公共服务、旅游标识等体系和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依托渔场举办的篝火晚会、冬季捕鱼节、春江月夜体验之旅,聘请专业人员制作他拉哈镇旅游专题网页,制作旅游形象宣传片,成为他拉哈的旅游视觉名片,加大外埠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与县、市、省旅行社交流合作,开发远程客源市场。成立旅游协会,统一宣传管理旅游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咨询、接待、投诉等服务机制,全面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抓好旅游策划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导游人员等3支队伍的教育、培养工作,整合人才资源,形成积聚效应,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着力抓好规划实施,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7果。弘扬生态伦理,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活动生态化转型,宜林、宜草、宜水区域实现全覆盖,绿化生态系统全面建成。争创国家乡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率达到85%。——优化自然生态。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全面改善自然环境,三年完成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以上。实施“绿色延展工程”,绿化村屯18个,绿化总长度达到1.8万延长米。抓好庭院绿化,庭院绿化率达到60%以上。改良草原10万亩,引水5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恢复到5万亩,除基本农田外,实现林草水百分之百全覆盖,建成多样化、高质量、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逐步做大生态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做大生态旅游产业。注重对湖泊、泡泽及盐碱地进行开发改造,逐步建立高效益水域生态经济体系。因地制宜,有序抓好林果基地、苗木培育基地和生态林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发展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生态成本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抓好沼气、太阳能、空心砖等新型能源和节能建8材开发推广,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医疗垃圾处理率,加大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充分利用中心村垃圾填理厂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坚决贯彻执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审计办法》,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广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全民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倡导绿色消费和清洁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生态发展的良好氛围。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抓好山湾、西地房子、后官地水蚀沟治理。加大取土场治理力度,合理规划农村取土场,从源头上规范生活用土和生产用土行为。(四)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标准、上水平。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粮食种植、棚室果蔬、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优质玉米产业带、杂粮杂豆产业带、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到2015年,农业总收入达到2.84亿元,年均增长11%。——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以现有的水稻面积为基础,积极争取项目政策,加快昌庆江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9安平江湾土地整理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整修工程、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育秧大棚建设、水稻智能催芽育秧基地建设进程,扩大精米加工厂加工规模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总产达到5.8万吨,推进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提挡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加快棚室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棚室规模,全面提升棚室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推进机械化进程。充分利用国家农机
本文标题:企业迎春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的工作汇报(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6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