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员工福利中的企业年金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工福利中的企业年金管理姓名:吴龙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劳动经济学指导教师:边慧敏20060401员工福利中的企业年金管理作者:吴龙霞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任福姣.RENFu-jiao关于公司福利计划中企业年金和团体寿险选择的探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我国企业在确定员工福利计划中两者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企业的经济实力、财务稳定性、员工流动性等因素,结合设立员工福利计划的出发点和偏重点,参考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计划设计,寻找最佳收益方案.而且,在计划确定后,还要定期让员工对计划进行评估,收集各方意见反馈,不断修正.2.学位论文袁权中国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构建——一种员工福利视角的分析2005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员工举办的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和日益迫近的老龄化危机,任何单一的养老保险模式都无法妥善解决复杂的老年保障问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年金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良策得到了长足发展的机会,对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员工福利的视角,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探讨如何构建企业年金制度的激励机制。文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简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是对企业年金制度与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关系研究。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以激励员工和增强员工凝聚力为核心的。从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关系理论、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同、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的功效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年金制度是员工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员工福利的视角探讨企业年金制度如何建立,以发挥该制度的激励功效成为研究重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如何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建立企业年金的激励机制。在此借鉴了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原则和类型,提出首先应当实施企业年金调查,以此为企业年金激励机制构建打下基础。其次是建立企业年金等级制度,企业年金等级制度标准包括技术(业务)等级标准、职务(工种)等级标准和工龄年龄等级标准,这些标准的确定成为了企业年金等级制度建立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从国家职能层面指出国家需要为企业年金制度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措施主要包括国家为企业年金制度提供税收优惠,提高企业和员工对企业年金举办的热情;同时国家要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以保护企业年金参与者的合理利益。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论述企业年金制度激励功效机制建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包括关键岗位员工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年金利益关系;新老员工企业年金利益分配关系;企业自主权与国家管理的关系;企业年金保障程度与员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此外,还指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与不足。3.学位论文张翠香我国员工福利制度中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构建2007本文的标题是《我国员工福利制度中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构建》,之所以要给企业年金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员工福利制度中”,就是为了给企业年金一个明确的性质界定--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一项福利项目,它是员工福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笔者在行文过程中,坚持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员工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效应”、“构建激励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首先通过对员工福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的理论综述,总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年金是员工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企业薪酬激励体系的一部分,都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文章进而又讨论了企业年金在员工福利制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从而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调--从员工福利的视角去探讨我国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构建。企业年金的激励效应不仅表现在作为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效应,此外,对企业发展、对提高员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政府减轻财政压力、对资本市场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因此企业在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时候能够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通过本章的研究,企业年金的建立就有了一个前因,正因为企业年金的诸多激励效应,才使得企业年金的建立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构建企业年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详见第三章构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第三章建立企业年金的诸多激励效应以及国外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实践及经验分析,我们对构建我国的企业年金激励机制充满了期待。在提出构建方案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保障水平和激励程度。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个人受保障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同理,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是衡量企业年金制度的保障水平和激励程度的重要指标。文章的第四章就旨在通过对企业年金替代率的模型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确定我国企业年金目标替代率。最后一部分是我国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构建。笔者首先论证了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必须先充分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如企业的经济状况、企业的薪酬体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接下来笔者界定了构建企业年会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在本章,笔者着重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计划和方案设计,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包括覆盖范围、计划模式、缴费方式、缴费水平、管理模式、年金的保值增值、年金的支付和转移。这一部分的论述笔者采取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先描述我国现行的方案设计的特点和可选择范围,进而又通过论证,给出自己的建议。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和员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企业年金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很多,只凭企业一己之力很难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年金激励机制。从国家职能层面看,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企业年金的法律体系,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金融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年金管理的监管水平。从员工个人角度来讲,员工应转变观念,增强养老的责任意识;员工应转变短期利益观念,注重长期投资:提高民主意识,保护合法权益,推进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4.期刊论文徐绮珠从角色定位角度看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企业年金的建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整个社会机器运行中扮演的角色地位也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只有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本文从养老保障体系和员工福利计划两个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5.学位论文覃超丽我国团体保险发展思路探讨2007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福利计划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随着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团体员工福利的需求日趋成熟,社会保障制度在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方面政策的支持日益明朗,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保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接近500亿元,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元,企业年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左右。世界银行更为乐观地认为,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企业为员工提供诸如退休金计划、团体人寿保险、医疗费用保险已经非常普及。团体保险几乎等同于员工福利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则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企业年金作为养老的一种方式,团体保险除了养老还包括意外健康等其不能覆盖的方面,企业年金将不能完全替代团体保险。在我国企业年金相关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和实际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团体保险在保障员工福利水平上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团体保险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团体保险业务以来,团体保险市场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独领风骚,到20世纪90年代停滞不前、迅速衰落,再到现在业务转型、谋求新生几个阶段。团体业务的转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同样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团体保险发展的意义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团体保险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的发展方向,以期达到扭转目前团体保险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的状况,进而促进我国团体保险快速发展的目的。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我国团体保险发展的意义介绍。这一章首先明确团体保险的内涵和特征,其中团体保险相对个人保险而言,具有相对低成本、相对低风险、保险计划灵活性和服务管理专业化特征。进而分别介绍国外和我国团体保险的发展状况。在国外,团体保险通常作为一种员工福利计划,因而得到快速发展。自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团体保险曾经在保险业务中处于最重要地位,有力推动中国保险业继而推动金融、经济及社会发展。从我国目前经济和保险市场情况来看,发展团体保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发展经验,今后在发展我国团体保险的过程中,无论政府、保险公司还是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团体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团体保险发展思路以此促进我国团体保险更快发展。第二章分别从政策、认识、市场、保险公司和产品角度分析了我国团体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其中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直接影响传统团体保险业务的发展,一是企业年金政策的出台,冲击了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二是税收政策的缺位,三是保险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政策不明确,法规不健全,四是社会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挤出效应”;从认识角度上看,重“个险”、重“社保”而轻“团险”;从市场角度看,团体保险市场主体竞争不规范;从保险公司角度看,内控制度、人才资源及资金投入方面存在问题;从产品角度看,团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开发力度不强。第三章是对我国团体保险的总体发展思路的探讨。影响我国团体保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目前我国所处的环境来看,我国团体保险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制度的调整,社会公众意识的增强,企业管理趋于科学化的良好发展机遇。针对第二章中存在问题,笔者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保险公司层面三方面提出了团体保险的总体发展策略。国家政策上应给予企业和保险公司税收优惠,放开企业年金经营模式,以信托和契约相结合的模式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加快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的完善;法律法规上一是完善《保险法》,使团体保险业务真正有法可依,二是尽快建立健全与团体保险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比如与企业年金相关的法规、《信托法》、《投资基金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三是健全保监会的各种规章制度;保险公司层面上一是在战略布局上,建立专业的团险运营机构,二是鼓励寿险公司加强内控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四是不断提高团险从业人员素质,五是积极寻找有效的销售方式。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笔者创新地提出我国团体保险的具体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大力发展员工福利计划,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团体保险。企业年金发展潜力很大,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在争夺年金的经营资格。对于已经取得相关资格的保险公司应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没有取得资格的公司要不断完善自身,创造条件参与到年金市场中来。对于农民团体保险,应重点探索“新农合”过程中农民的医疗保险以及失地农民的团体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工团体保险。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老龄化的到来,失地农民、农民工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保险业应与政府配合,设计相应的险种满足农民团体的保险需求。6.学位论文王飞企业年金与团体寿险的比较研究200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中国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在广覆盖、低保障为特征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自身状况设立的员工福利计划对保障员工应付突发事件、退休后基本维持原先生活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年金和团体寿险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工具,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但是,毕竟这两者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很多企业对两者的内
本文标题:员工福利中的企业年金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