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4篇)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跳伞表演》教学设计【第一篇】《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学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十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情分析: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来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由于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以及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情境,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数学问题。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生3: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生4:红色降落伞比蓝色降落伞多几个?„„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在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5、分析、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1)让学生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教师巡视、指导。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师:同学们真会能干,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完后向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生:求“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就是求红色降落伞比蓝色降落伞多几个,还是用减法计算。14-7=7(个)师: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呀,真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好孩子。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是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1、独立完成课本“比一比,算一算”。学生汇报。2、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3、完成练一练的1、2题,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把这节课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14-6=8(个)14-7=7(个)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的计算。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开课时,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4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怎么提问并解答?谁能总结一下?加法:谁和谁一共有多少?减法:谁比谁多(少)多少?2、我们还学习了十几减9、8、7的题目,你们还会算吗?老师出几道考考你们。11-8=13-9=15-7=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出示挂图)二、探究解题策略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可能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3.你能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提个的数学问题吗?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类问题。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1、现在老师用圆片来表示降落伞,谁愿意大盘黑板上来摆一摆。(学生板演)红色降落伞的有14个,先摆14个红色的圆来表示。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两种颜色要一个对一个排整齐了。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是什么?(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多了几个?(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现在,你能根据所摆的圆片列出算式吗?板书:14-6=8(个)果实带回家。在这个算式中,14、6、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书上没填完的信息填上。3、刚才还有同学提出“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的问题,你们会解答吗?拿出课堂练习本,动手试试吧。四、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要求两数相差多少,也用减法计算。板书设计:跳伞表演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14-6=8(个)14-7=7(个)双簧表演教学设计【第二篇】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脸”。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结合主题活动“运动会”设计并组织了双簧表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一、教学前的酝酿运动会是幼儿最期盼的活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啦啦队员们激动不已加油助威,还有胜利后的得意,失败后的沮丧„„孩子们自然流露的动作、神情让我感动。另外,我欣赏过外国艺术大师表演的哑剧运动会,那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的无声的艺术。我们能不能用中国传统曲艺双簧来演绎运动会呢?在查阅了双簧表演的资料,观看了艺术家的双簧表演以后,我有了设计双簧表演运动会的思路。第一,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跑步和游泳两个运动项目特别感兴趣。另外,跑步和游泳项目的肢体语言丰富,表演的创造性空间较大,能较好地展示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比赛程序基本一致,幼儿可以在学习表演时迁移经验,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创作富有韵味的台词。双簧表演的台词是有讲究的,既要精练,又要生动、有韵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运用儿歌的创作方法创编台词,突出表演的精华部分,最后推敲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到押韵,使之琅琅上口。例如,“操场上真热闹,运动员们准备好,裁判员发信号‘预备——跑’”,简短的三句台词介绍了运动会比赛的场地、情境、运动员的准备动作以及裁判员发令、运动员听到信号开始比赛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每一句都将尾音落在了韵母“ao”上。第三,精心设计与准备表演。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是一个人在前面演,一个人躲在后面说,在表演中途,后脸给前脸出难题,让前脸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前脸拍醒木现出后脸,使观众恍然大悟。我在活动前和配合表演的教师反复练习、磨合,尽可能使前脸的动作、表情、口型、节奏和后脸的语言、语音、语调、节奏合二为一,不露破绽。在表演的结束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高潮,使幼儿感到好玩、有趣,激发幼儿学习表演的欲望。幼教网二、教学中的组织第一个环节: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初步了解双簧的特点。一开始,教师表演第一部分,先不抖笑料包袱,让幼儿集中精力感知表演的内容、体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提问:“你能看懂表演的内容吗?你觉得表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了解幼儿第一次欣赏后的感受。幼:你表演的是游泳,而且是蛙泳,我们游泳班的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划水的。幼:你做的是蛙泳,我还知道仰泳和自由泳。师:你能做一个仰泳的动作让我们看看吗?(幼乙比划了两下,大家给他鼓掌。)幼:你的动作幅度很大,很夸张。幼:你游泳得第一就高兴,游在最后就不高兴了。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我高兴或不高兴呢?幼:我一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了。每个人都是赢了就高兴呗!„„孩子们看得认真,观察得细致,语言表述也很准确,但是没有人对表演中声音的变化提出疑问,这可是今天活动的关键所在,于是我把问题抛了出来——师:你们有没有听到我的声音?幼:像你的声音,又不像你的声音,你的嘴巴在动。幼:是你先把声音录下来,再用录音机放出来的。幼:是电脑放出来的声音。幼:声音好像从后面传过来的,但我没发现有人在那儿说话。„„孩子们有了疑问,但还没有答案。我趁热打铁再表演一遍,这次孩子们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欣赏的。同时这次表演抖笑料包袱,揭示藏在纸箱后面配合的教师,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到十分惊讶。这时,我追问:“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孩子们幼教网异口同声:“是后面这个老师。”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很兴奋。我继续引导他们分析:“你们看出来是两个人在表演,那前面的人表演什么?后面的人表演什么?他们是怎么配合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后面的人说话,前面的人做动作。”幼甲:“前面人做的动作和后面人说的是一样的。”幼乙:“前面的人动嘴巴但不发出声音。”接着,我告诉幼儿这样的表演叫“双簧”,前面用动作、表情、口型表演的人叫“前脸”,后面说话的人叫“后脸”。第二个环节:学习双簧表演。通过不断推进的四个层次的合作练习,让幼儿体
本文标题: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5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