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的【4篇】
好文档,供参考1/7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的【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的【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第一篇】一翻开《培根随笔》,我就被书中含义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与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面对面交谈,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个困惑,告诉我怎样面对逆境,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把握时机,怎样培养好习惯,怎样克制愤怒……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美德好比是珍贵的宝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镶嵌。”一个普通人拥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礼的举止、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同样能赢得别人的欢迎与赞赏,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比那些容貌出众的人逊色,因为美德所散发的芳香越远越浓,他们的人生也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驻”。好文档,供参考2/7有关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第二篇】在那迷信和缺少对人生正确理解的时代,弗兰西斯?培根用一本普通的笔记本记录下了自己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理解,希望借此来指导后人,让人们得以使用正确的方法走上正确的道路。迷信,迷信可以在困境中给予他人希望,将一个人引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人的信仰,像太阳散发着炽热的光,能照亮所有内心灰暗的地方。只是有光明的地方便会拥有黑暗,倘若真的有神,他宁愿没有人认识到他,也定然不希望自己的名声被用于欺骗人民,前者只是不信神,而后者却是利用神,利用神的威望和名誉。当在人民和迷信本身丑恶之间的华丽幕布被掀开时,神的名誉便是迷信的第一层护盾。财富,培根觉得这是富人们所承受的一个巨大的负担,他认为财富就像是军队中的辎重,古人云“兵贵神速”,但辎重却会拖慢军队的行军速度,然而军队不得不依赖于辎重,富人的财富,对于一些人就像是一座会走路的金山。巨大的财富并没有让他们们安全,反而因巨额的财富而惨遭不幸的人就从来没有减少过,当财富越加巨大的时候,其的价值和意义将会越来越小,带来的风险越加巨大最终达到不能承受的地步,假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放弃手中的财富,富人之所以被称为富人就好文档,供参考3/7是因为他们手上的财富,使他们放弃拥有的一切又谈何容易。死亡,这个名词自生命诞生之际便回绕在其左右,人们的迷信,人们的财富,都是为了远离此事。黑暗是可怕的,但是自黑暗过后便是光明,任何小孩经过岁月的沉淀都能将对黑暗的恐惧无限的削弱,但死亡的恐惧却没有人能够抵挡,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事更可怕,从懂事的小孩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都会怕死,他们都怕失去对自身无比重要的回忆和珍视的感情。但这不一定是生命的懦弱,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明天阳光的渴望,渴望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难道他们都不够坚强吗?不,为了心目中的美好他们都可慷慨赴死,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那了不起的名声,也不是为了呼风唤雨的权势,只为了捍卫自己心目中那块最质朴最美的净土。1篇篇朴实无华的短文,一个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培根用他的笔,写下了多少人都未曾明白的道理。虽然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当初呼风唤雨的人们却早已长眠于地下,唯有《培根随笔》还流传至今,向我们叙说着培根不朽的精神世界。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第三篇】好文档,供参考4/7有一本书,他拥有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语。文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验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为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这本书就是《培根随笔》。它是一本世界名著。当然它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大家也不陌生,这位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有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倡导通过实践揭示自然的奥秘在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的批判是非。在《培根随笔》中有许多篇随笔,其中有几篇令我记忆深刻: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知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相当重要。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添加光好文档,供参考5/7彩。《论美》是1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文中着重讲述人怎么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缺陷,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文章里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之美是整体形象之美,行为之美是动作神态之美,只有把两者结合,才是最美的。《培根随笔》是好书,十分值得一看。有关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第四篇】我是第一次读《培根随笔》,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18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5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好文档,供参考6/7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好文档,供参考7/7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本文标题:培根随笔读书笔记的【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90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