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2、接读课文、复述故事3、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二、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1、小组内学习展示。(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些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2、抽查学习情况。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二)、学文悟情展示。参考资料,少熬夜!(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现在想读给大家听听。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3、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2)课文朗读展示,并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新滋味。(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四)学习收获展示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第12小节的处理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哪怕发生了大爆炸,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大水泥板——过渡:还有谁在读到别的句子时受感动吗?对5——11的处理(“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对比体会父亲的执着、伟大,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体会。(1)老师真的不明白,救火队长说得清清楚楚,“请你离开”,就是马上离开,必须离开,父亲怎么会听不懂呢?答非所问,还问什么:你是不是来帮助我?(2)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朗读。19小节,想象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废墟,堆满钢筋混凝土、砖块、木头的废墟。8小时、12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14个孩子还活着!奇迹,真是奇迹!压在废墟下38小时,他们是怎样渡过的?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14个孩子,只有6、7岁,大家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压在三层教室楼的底层,步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会来救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13——25小节。参考资料,少熬夜!20小节的朗读指导:“父亲向四周大喊”,读得好!再喊一次。示范朗读:“快————来——人——————!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再读。24、25小节38小时50分钟,阿曼达终于可以出来了!父亲欣喜若狂,让儿子赶快出来,可儿子却说————(引读24、25小节)五、作业。1、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2、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2、引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2)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3)表演课本剧。二、学文悟情展示1、全班展示学习活动,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参考资料,少熬夜!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参考资料,少熬夜!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三)创作性展示1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2、课本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四、激发知识冲突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体会儿子的了不起: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五、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五、拓展延伸1、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2.写1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3.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1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一、教学内容: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二、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七、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二、合作交流,讨论。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三、小组汇报,讨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参考资料,少熬夜!(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
本文标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90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