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的发展时期,要求我省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06〕46号)的要求,结合我省人才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我省人才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期(一)“十五”时期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时期是我省人才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五年,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大展身手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一五”时期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底,我省人才总量为1185万人,其中,管理人才235.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34万人,技能人才65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3.7万人,各类人才数量比“九五”期末均有较大增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从1999年的338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503万人。非公有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由小到大,发展到约500万人。高层次人才从1999年的7.5万人发展至2005年的15万人,其中,院士53名(含双聘院士25名),特殊津贴专家4931名,进出站博士后1750名,博士约10000名。2.人才结构日趋合理。职称结构逐步改善,200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所占比例逾30%,技能人才队伍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人才在产业中的分布结构日趋合理,各类人才有序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转移,全省80%以上科技研发人才集中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已达27万人,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比例从2000年的30%上升至2005年的34%。不同所有制的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公有经济人才占全省人才总量比重约50%,与非公有经济对GDP总量的贡献呈对应关系。3.人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人才市场为龙头,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人才市场为支撑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全省共有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479家,挂牌人才市场303家,人才网站45个,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154个。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约330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中介经纪人队伍。仅2004年全省就举办人才交流会约2000场,参加招聘的用人单位逾12万家,进场择业人才逾310万人次,实现流动的人才约53万人,表明我省仍然是我国人才流动规模最大、最活跃的省份之一。4.人才工作机制持续创新。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人才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初步形成富有生机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制定配套措施,完善干部选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推荐力度加大,任用期、试用期制和辞职、降职、免职等制度逐步试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选配领导班子,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考核激励办法,试行年薪制,强化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职称制度改革和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成效明显,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视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把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管理范畴,将高级技师人才归入高层次人才管理范畴,享受相关待遇。以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型人才。5.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跨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十五”期间,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毕业生逾85万人。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任务、总目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培训体系和运作机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成效日益显著。“十五”期间,培训党政干部160万人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经济、法律等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超过100万人次。6.人才效益日益提高。人才实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加快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凸显,人才效益日益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48%。(二)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当今世界,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对我省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资源的争夺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人才安全及其风险防范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大大增加,高级人才的安全保护及风险防范问题已成为我省人才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省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规模不适应。我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规模与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不大,所占比例偏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高级人才规模与我省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结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非急需专业人才多,急需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少;县、市级的党政机关和教育卫生系统人才多,在工农业第一线的人才少;发达地区人才多,边远山区人才稀少,我省70%以上产业人才集中在珠三角,而占全省土地面积65%的山区产业人才比例很低。三是素质不适应。我省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贴牌生产模式占了较大比重,全省累计发明专利申请只占专利申请总数的10%左右。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偏低,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只有83.6%。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强,高质量、高水平大学不多,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不足。四是体制不适应。我省人才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人才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机遇,把握人才工作发展的新趋势,认真解决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我省人才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我省人才工作必须做到“四个适应”:一是人才工作必须与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相适应;二是人才工作必须与建设创新型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三是人才工作必须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相适应,与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四是人才工作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二、“十一五”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精神,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和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主体,以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总体目标根据我省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创新力强、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最适宜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工作、生活的地区之一,成为全国人才集聚度、人才素质和人才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1.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到2010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43万人,人才占全省总人口的比率达到1483人/万人口;受过大专以上教育或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达到52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90万人;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以上;高等教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0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社会输送技能型毕业生200万人。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到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比例为1∶2.5∶6.5。发挥九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载体的聚才、育才作用,形成强力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学历结构日益改善。高学历人才比率逐步提高,到2010年,我省人才队伍的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结构比例为1.5∶12.5∶19.3∶41.1∶25.6。公务员队伍的学历水平为:地级市以上国家机关公务员基本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县级国家机关公务员85%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乡镇国家机关公务员65%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逐步优化。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所占比重上升,初级、未获职称人员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到2010年,全省高、中、初级职称人数比约为1∶8∶11。——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加快培养一大批懂得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大批具有开拓创业精神,能够把我省企业做大做强,把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家;一定数量的院士,一批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高级专家,一大批各学科各行业成就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到2010年,全省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4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达到230万人左右。3.人才创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人才工作体制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由相互配套的政策法规构成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人才机制不断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使用、分配激励、人才保障机制运转顺畅,人才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以及适合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省成为国内外人才创业发展的首选地之一。4.人才效能不断提高。——效益提高。人才宏观调控有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高效,人才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充分发挥,人才效益明显提高。——创新力增强。发明专利和各类科技成果不断增加,自主创新技术占产业技术的比率明显上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三、主要任务(一)实施六大人才培养工程1.党政人才培养工程。以提升公务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一大批政治坚定,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干净干事,群众公认的党政人才,着眼于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执政能力、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党政人才培训体系,加强现代公共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企业家培养工程。以提
本文标题: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9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