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一、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征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特征1.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文化学上称为“自我认同”。2.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认同性,又具传承性。他们都具备着某种传递和延续生命的手段,都有一整套自己的传承机制。3.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二)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二者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1.从概念上讲,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系统中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物质状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它体现出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达到的某一高度。民族传统文化属于社会系统,现代化的实现本身就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即包含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广泛使用。因此,严格地说,没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一个社会实现了现代化也是不完全的。人类社会正是在旧的文化与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的,传统是昨天创造活动的积淀,是已经完成了的经历,是历史活动的终点;而现代化是当前行动的目标,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是新生活的起点。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代化观念的产生,出自该国家、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根于传统文化,或者说受传统文化的制约、导向和“刺激”。3.现代化的实现将加速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民族传统文化的变革又将促进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工业从依靠传统的自然资源中解放出来,能源、材料和生产手段、生产管理日趋多样化。此外,精神生活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别性的特点。现代化造成了多种选择的社会环境,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使各民族传统文化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加速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必然要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内部体系。由于文化受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社会生活中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虽然不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立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却也加速了这种变革的速度,逐步缩小着它与现实生活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又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4.在人类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依据有利的地域生存,另一方面又向其他地域渗透。这样,所有民族传统文化都处在世界其他文化的包围中。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各文化的相互接触、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异文化由外入内,民族传统文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以选择和扬弃。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民族传统文化也逐渐改变自身结构,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都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复本,而是一个自我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现代化的进程对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大挑战、一大冲击。(三)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目前,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情况:1.在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强调现代化;2.过分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现代化的发展;3.对二者关系持两面分析的取中态度。持否定民族传统文化观点的人只强调民族传统文化中“封闭、落后、保守、狭隘”的一面,否定世界上的一切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民族传统文化很难起到积极作用,只能被摧毁和抛弃。过分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的人表现出极大的排外性,容不得其他民族的先进思想和先进观念的进入,他们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常常表现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优越感,拒绝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反对现代化。对二者关系持两面分析、取中态度的人,是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观点。他们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复杂的,而非单一的,世界上根本没有只有精华、没有糟粕的传统文化,同样也不存在只有糟粕、没有精华的传统文化。而且,任何民族要发展、强大都不应拒绝现代化。因此,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不能因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就对它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也不能只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接受现代化。因此,现代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应该是在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除旧布新。这种选择既不要完全抛弃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不要让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方面拖后腿。在现代化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有利的,经过改造可以利用的;抛弃那些过时的,对今天不利甚至有害的,即“择其善者而用之,择其不善者而去之、改之”。二、21世纪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趋势(一)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对抗等政治现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本世纪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二战以后,经过大约十年的过渡,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以亚太为侧翼,辐射全球各地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后,大批殖民地纷纷独立,主权国家数量剧增。在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的同时,西方各国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日本和西欧力量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此后,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世界经济一体化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所谓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结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这种合作与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化的方向演变。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跨越出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要求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世界经济一体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深入和发展,资本、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达到从未有过的水平。(三)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文化,这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才构成了全人类所共有的世界文化。这反映于具体的文化现象中,例如语言方面,据大多数语言学者估计,目前世界上共有两三千种语言,即大体上世界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语言;饮食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族多习惯于把米煮成米饭,把麦磨成粉做成各种食物,而欧美各族则爱吃面包;住所方面,我国北方因气候较寒冷,早期住所多属地窖式,南方因湿热早期住所则多属于杆栏式建筑;服饰方面,在大洋洲的一些部落中,年轻人帽子上插有不同颜色的羽毛,标志着他们已受过成丁礼考验,而在非洲,只有领袖人物才能佩戴复杂的头饰,这是一种政权的象征。至于风俗习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俗语充分说明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每个国家、社会集团和个人都越来越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下,各种文化不断渗透与融合。在这种竞争与比较的格局中,每个社会与个人都在寻求新的突破,于是各民族纷纷走出自己的文化模式,开始接触其他民族的文化模式,世界文化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工业文化。工业文化的性质,是人类通过加工改造天然燃料来创造文明。因此,工业文化的核心是机器系统。20世纪4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电视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接成一个统一的传播系统,迅速改变了世界。这一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信息一体化,它可以跨越大多数时空限制,及时、准确、综合性地传递、加工、存储、创造信息,从把人类连接为一个信息整体。2.文化主体由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文化的直接后果是把全球结成个紧密的信息整体。无论处于何地,一旦被纳入由电脑、卫星、电话、电传组成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一个人可以与整个世界同时存在,同时知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3.世界文化研究与交流的空前发展。信息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界限。一方面,它使认识对象综合为一个整体,采用综合的方法加以认识;另一方面,它使不同学科产生了互相协作的普遍要求,以适应信息激增和频繁更新的潮流。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多元文化受到冲击。各国的少数民族都面临着既要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又要较好地保留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文化的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丧失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的一种退步。因此,如何处理好“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个对人类命运有深刻影响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是科学、知识和信息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科技进步与新产业。由于技术与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几乎每一个新技术的问世马上就伴随着新产业的兴起。新产业兴起又标志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大进步。2.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信息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共同选择。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与民族教育的任务目前,世界各国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一方面,它们要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力图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跨越文化障碍,解决好二者的关系,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国外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1.政治权利不平等。2.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权利不平等。国外少数民族不仅经济发展落后,而且也不能享受到与主体民族平等的经济权利。在这些国家里,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主体民族为中心,少数民族根本没有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和机会。主要表现在:主体民族通过投资、财政、税收、银行贷款等手段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那里永远处于不发达和贫困落后的境地,在进行国土开发的过程中肆意侵占少数民族的土地而对蒙受损失者不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安置,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使少数民族不能分享经济效益,对少数民族地区拒绝分给或低额分给发展基金,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掠夺性的税收政策,银行在贷款条件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歧视等等。3.传统文化的逐渐丧失在国外许多多民族国家里,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主流社会的发展开始逐渐向主体民族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取代的现象,即该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美国马萨诸塞技术研究所语言学家肯õ黑尔90年代初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全世界6000种语言中有3000种将会消亡,因为孩子们都不再讲这些语言了。只有300种语言的前途是比较可靠的。语言是反映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了,那么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必然会随之丧失。4.教育机会不均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它们在课程设置以及实施教学计划时,不可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各少数民族学生。事实上,在美、英等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一直受主流文化的统治,学校很少开设研究少数民族的课程。入大学的比率白人明显高于黑人。一些国家的校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问题。(二)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1.经济发展落后2.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人才缺乏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三)民族教育的任务第一,使民族教育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相互促进
本文标题:教育人类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