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农家书屋征文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农家书屋征文精选4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农家书屋征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农家书屋征文【第一篇】我曾经是个很爱看书的人,从餐桌到床头,都不乏书的身影。有些书反复翻阅,以至于书角卷起,仍是意犹未尽,那是最充实的年少时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书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闲暇时分,更多地被电脑游戏充斥。也还是有些所谓的阅读时间,然而多是博客、帖子之类的快餐式文学。网络世界令人变得浮躁,面对电子屏上刺眼的文字,似乎再也找不到那种废寝忘食,沉浸其中的感觉了。高中时代,又一度以一种功利的眼光去择书,只挑选“对学习有帮助的”,力求成为一个“优秀”的文科生,以便拾人牙慧般地卖弄几句,还沾沾自喜于这样的小聪明。高考过后几年,回忆那时读过的书,竟然基本都想不起大致的内容是什么,反而是那些被束之高阁的年少时的书籍,还能依稀记起某些精彩的段落和细节,为此有过瞬间的愕然与迷惑,却也很快被网络世界的快节奏消遣冲淡了……好书,从来就没有一个刻板的标准:有的可使人汲取知识,好比现在我手边的一本《种好蜜梨不难》,它听起来有一丝乏味,诚然,我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种植技术,但没有一种知识是多余的不是吗?在这样一个享受蜜梨的时节,去了解它的本源就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再者,书的作者也费了些巧思,看书名便可知一二,他尝试用一种诙谐的语言来阐述有些晦涩的理论知识,这便使一本普通的工具书丰满灵动了起来;有些书能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这般细腻而不造作、娓娓道来的温情,最能触及读者内心柔软的地方;有些书能使人觅得一份心灵的`安适,林清玄的文字似乎就有这样一股力量,“由于流逝的岁月,似我非我;未来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个今朝,尽其在我的珍惜每一个因缘,并且深化、转化、净化自己的生命。”恬淡的语句犹如一缕清风袭来,林清玄的文章中常融入佛学,但他不是一个冰冷说教的传教士,而更似一个平易近人的“解释者”,摒弃了一切故弄玄虚,用关怀与希望滋参考资料,少熬夜!润着你内心的麻木与干涸……所以我想,随心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即可,无需太强迫自己,但也不妨尝试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书,不经意间可能会带来惊喜。拿起书打开的瞬间,就是一段缘分的开启。书如人世常态,好书是有灵魂有生命的,透过纸背,看得到作者的性情,读一本好书,如结交一位良师益友;觅得一本喜爱的书,如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阅读的过程更似找寻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感谢农家书屋,让我重续了与书的缘分,乃至重新认识了书的意义。亦祝福这些在书屋里聚精会神的少年,我知道其中有不少是家境贫寒,父母没有能力购置电子产品的孩子,但长大后他们会明白,这反而使得他们的童年,比时刻手捧iPad的同龄人更加富有和绚烂。农家书屋征文【第二篇】我们村部有一座别致的农家书屋,门前张贴着鲜红的对联“政策惠农民生好,文化下乡幸福多”,书屋虽刚刚建立,却颇有人气,它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农家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几条长桌整齐地摆放在中央,几排书橱上码满了书刊杂志光盘,有农科类、生活类、文学类……最显眼的还是那挂在墙上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雨后薄雾轻笼,村部周围山更青,竹更翠,景色宜人。我们几个小书迷又同往常一样相约来到村部书屋准备过把读书瘾。可刚到书屋门口,只听小兰一声惊呼“哇,这么多人!”。原来室内早已经挤满了人——大家都坐在长桌前翻看着各自手中的书刊报纸,浓浓的读书气氛充满了整个书屋。我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震惊了——屋里读书的人们是那样的认真和专注,有的入情入境,面带微笑;有的若有所思,频频点头;有的边看边记,争分夺秒;还有的在一起小声交流……你看那前面的小女孩专心地读着一本《成长的滋味》,正看得津津有味;后排两个小伙子凑在一起读一本《科学养鸡》,还在一个小本本上抄录中着什么;窗前的那位戴老花镜的爷爷,用手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在一行一行地默读着……几位农家妇女也聚在一起,她们有的在看《毛衣编织》,边看边织;有的在看菜谱食谱类书,想着今天该给家人做什么好吃的;有的抱着宝宝,看着育儿指导呢……咦,那不是邻居王大伯吗?他不再迷恋打麻将了?居然在聚精会神地读一本关于香菇种植的书,这真是神了!我们赶快找到了自己爱看的书坐下来,立即融入到了醇浓的读书氛围之中。书屋里翻书的“哗哗”声、简短的交谈声、会心的笑声和窗外的鸟鸣声不绝于耳,仿参考资料,少熬夜!佛是一曲动人的轻音乐。美好的时光总太快,该回家了,可大家仍意犹未尽,尤其是窗前坐着的老大爷,动都不动呢。书屋管理员笑着对他说:“大爷,您还舍不得走啊?您明儿个早点来,过两天还有新书要到呢!”老大爷感慨道:“是不舍得走,农村的文化建设好哇!当年我们穷,没学什么文化,现在我们老班辈的也要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了……嘿嘿嘿……”“是啊,”一位叔叔接上了话,“现在政府把书屋建到了我们家门口,给我们老百姓送来了知识,其实送来的是幸福啊!哈哈哈……”看着这欢乐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书屋门口的那副对联,还是民生惠农政策好,还是文化下乡幸福多啊!农家书屋征文【第三篇】假期里,我有幸走进了村子里的农家书屋,徜徉在书海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思索着我的人生。我的努力,也许有人会讥讽,我的执著,也许不会有读懂。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小丑,在自己心中我就是国王。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也许有着不一样的出身背景。或许有时我会大声抱怨我出身的卑微,身份的低贱,但一直埋头苦读的人会明白,其实成功背后不需要高贵的出身,权贵势大的社会背景,成功属于每一个人,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农村山娃。在这条路上,“有人总是抱怨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深知,作为农村孩子的我,除了刻苦读书,没有别的出路。不要轻言放弃,否则不仅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的是我背后烈日之下,汗流成河却依然笑意十足的父母,自己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却要我每逢新学期都要穿新衣裳的他们;自己连矿泉水都舍不得喝,即叮嘱我一定要买牛奶补营养的他们;起早贪黑,把希望全都寄托给我的他们――那些给我温暖,给我爱的人。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愿我不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做永远的生活强者。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他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屋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三年的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的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古人都可以如此专心研读,我有什么理由在逆境面前低头。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但他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以地一再羞辱参考资料,少熬夜!隐忍不发。在种种困难下,陈平除了坚持还是坚持,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这启迪我成功贵在坚持。历史上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不可能的事而取得的。因此,条件不好的我只有刻苦努力的读书学习,在此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力量来铸造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农家书屋征文【第四篇】初春的暖风吹拂着新时代的气息,温馨的笑容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看着故乡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农家书屋这所知识的殿堂、无尽的宝藏,圆了我们的农家梦。那一年,我刚满十八岁,离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了两分,我的大学梦就此破灭,由于当时家庭生活贫困,弟妹又多,家里已无法让我再次重读,只好扛着农具沿着祖辈们留下在足迹走在故乡的泥路上,开始了面朝黄土背**的农耕生活,这种看似十分诗意的田耕生活其实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当人仅仅是为生存目的而从事着劳作,其枯燥乏味是可想而知的。有谁会想到,党的十七大犹如浩荡的**吹遍了大江南北,带着党的温暖,农家书屋也飞向了贫瘠的农村,走进了普通的农家,贴近了亿万农民。今天的农民家门口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屋,农民也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是书把我引进了一个更精彩的世界,我记得书屋开放的那天,借的第一本书是当代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所著《极限人生》,打开淡绿色的封面,便一下子被吸引,心灵也被主人公石痴的顽强所震撼,合上书的时候,我知道不虚度年华,要树立起自立自强的信念,要凭着挑战命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打碎生活中的一个个的不可能。也许是这种精神的鼓励和知识的不断丰富,我才尝试着一步步的创业,努力实现心中的梦。
本文标题:农家书屋征文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0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