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8篇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一篇】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掌握相关知识,初步学会给垃圾分类,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合理处理垃圾。4.在实际生活中也能用所学知识,积极爱护环境。活动过程:一、开场主持甲:敬爱的老师!主持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早上好!主持甲:“垃圾分类我能行”环保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主持甲: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美丽家园,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播放课件,认识垃圾及产生的来源。二、分小组分享第一小组分享:垃圾的特性与危害。垃圾的成份,已从相对简单的农业垃圾变成非常复杂的混合垃圾。成份相当复杂,物理性状(大小、体积、颜色、流动性、均匀性、水份、热值等)千变万化。各种物料成份相互污染、相互作用,发生并持续发生着复杂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反应,同时生成各种复杂的反应物,甚至有毒物质。第二小组分享:衢州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垃圾分类是指按垃圾的不同成份、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处置方式,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垃圾循环利用和处置的重要前端工作。有利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离,减小处理难度。减少最终的垃圾处理量。第三小组分享:垃圾减量的含义和途径。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固体废物量,垃圾减量遵循5R原则。第四小组分享:分类减量行动。定时定点投放住宅区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分类投放,有条件的住宅区将厨余垃圾细分单独投放。三、小组讨论:如何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四、总结:我们要做到:1、纸张双面书写、双面打(复)印。尽量采用电子化、无纸化工作、学习。2、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具。如一次性签字笔、餐具、纸杯、购物袋等等。3、在食堂、饭店就餐,要适量点餐、减少浪费,提倡“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二篇】活动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垃圾分类,树立分类意识。2、让学生用废弃垃圾制作一些作品,增加学生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热情。3、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垃圾分类方面的材料活动设计:1、问题导入师:孩子们,你觉得滑县美吗?生:美。师:你们真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啊!老师作为滑县这二十年左右变化的亲历者,见证了滑县从一个脏乱差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咱们滑县现在是集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省级卫生城市。可是,二十年前,滑县怎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这一切归功于垃圾分类的结果。下面我们将分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收集垃圾分类方面的成果。2、成果展示a、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网上收集的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垃圾污染有什么危害?垃圾怎样分类?目前滑县是怎样进行垃圾处理的?垃圾处理的最新办法。)b、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废物再利用制作的各种物品。3、交流讨论a.垃圾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b.垃圾分类处理有什么好处?c.对滑县目前处理垃圾的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4、实践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2、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5、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二、活动准备: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三、活动过程:1、出示垃圾筒,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类。(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2)请学生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3)请学生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3、检查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学生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学生这样去做延伸活动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四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诶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二、活动准备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自制两个垃圾筐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三、活动过程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短片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废纸、塑料瓶、金属)你们家里有把垃圾也分类吗?2,播放学生电子书师生讨论,图上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3,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学生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4告诉学生,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5游戏,请学生上来逐一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说说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用来做什么?反思: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如卫生纸筒可以用来做手工,广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学生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学生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五篇】设计意图:蒙氏活动《垃圾分类》就是根据主题活动美丽的环境而产生的,它结合活动区教学,渗透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发出争当环保小卫士倡议书,倡议学生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大自然。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影响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起关爱环境,不乱扔垃圾,把垃圾进行分类,像塑料、纸制品、玻璃制品这些可以循环再造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造福社会。活动目的:1、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2、认识减少垃圾的方法。3、发展学生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4、学会垃圾的分类。活动准备:各种材的废旧物品制、托盘、小筐、数字卡、字卡(塑料、玻璃、纸制品)、按摩球、工作毯、座垫。活动过程:1、走线:学生听着柔美的轻音乐跟老师走线,逐个拿按摩球边走线边按摩手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音乐声音渐小,学生和老师一起坐在线上谈话、讨论。(1)老师为什么请学生将家里不要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来放到门口的垃圾分类箱里。(2)如果不把这些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来,我们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3)请学生说说,自己以后会怎么做,怎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3、听欢快、热烈音乐走线,并进行一些小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4、取工作毯和小座垫。5、老师操作蒙氏教具。(1)将装有垃圾分类教具的托盘放在工作毯上,逐一将物品取出放在工作毯上,将托盘放在工作毯一侧。(2)教师先将分类箱上的字卡读一读,然后将盒中物品,按分类箱上的文字分类放在垃圾分类箱中。(3)数一数,每个垃圾分类箱理的物品,并配上相应的数字卡。(4)分类工作结束后,将活动材料重新放回托盘中,将托盘放到蒙氏柜中。(5)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另一老师进行观察并纪录。(6)听音乐,学生收教具和工作毯,蒙氏工作结束。活动延伸:请学生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六篇】活动目标: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视频、课件、学生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活动过程: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1、学生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4、学生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1、电脑游戏,学生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2.学生分散操作送垃圾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学生垃圾分类情况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第七篇】活动目标: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活动过程:一、评选“卫生城市”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学生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2.请学生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1.教师配解说词,让学生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学生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学生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③启发学生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学生分类情况。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3.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学生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1.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学生将垃圾按标志分类。3.组织学生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4.引导学生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活动延伸: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活动反思:学生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
本文标题: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5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