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4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15、凸透镜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新授: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2)学生观察、比较。(3)学生汇报、起名。(4)学生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七、布置作业:学生制作土照相机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青岛版小学科学《齿轮》教学设计2青岛版小学科学《齿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组装齿轮并进行实验;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2.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力,可以改变齿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准备:胡萝卜片、小刀、泡沫、牙签、齿轮组、钟表模型、PPT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活动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有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导入活动1、猜一种蔬菜。逐步出示胡萝卜的特征,学生猜测,最后揭示谜底—胡萝卜。2、出示胡萝卜片。提出活动指向:一个轮子带动另一个轮子转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二、探究活动1、制作齿轮。(1)出示制作材料:胡萝卜片、小刀、泡沫、牙签。学生说一说制作要注意的地方。(2)教师出示制作温馨提示。(3)学生展示制作的作品。(4)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2、齿轮结构。(1)出示教具一个小齿轮和一个大齿轮。师:老师也制作了两个带齿的轮子,像这样的轮子有什么特点?学生:有齿、有槽、能严密的咬合......(2)教师适时出示轮齿、齿槽、啮合。师:我们把这样的轮子称作为“齿轮。(3)板书:齿轮3、研究齿轮(1)大家看,我用力拨动大齿轮,小齿轮也转动。小齿轮转动的力量是怎样得到的?(是谁传递的?)板书:传递力(2)能正常转动的齿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机械中齿轮的制作标准及要求(3)出示我国齿轮的制作发展历史。(4)出示临沂市科技馆中的齿轮转动的视频。(5)生活中的齿轮。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出示生活中齿轮的图片,并播放机械钟表、自行车、三球仪中齿轮的转动情况。(6)研究齿轮的作用。对于齿轮,你还想研究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研究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意向,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指向。★提出问题:齿轮有什么作用?★猜想假设:出示两张齿轮转动的动态图片,让学生猜想。猜想小结: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板书:向相反、速度不同。★制订方案:(1)出示实验材料:小齿轮、中齿轮、大齿轮。(3)提出设计建议:从齿轮组合的方法、观察齿轮转动速度的方法、观察齿轮转动方向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3)学生分组设计,教师参与。(4)交流实验方案。齿轮组合的方法:两个相同、一大一小、一大一中一小观察齿轮转动速度的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观察齿轮转动方向的方法:先做标记,后数圈数。★实施探究:学生说一说实验要注意事项。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学生分组进行,教师跟进指导。★展示交流:学生上台交流小组的实验情况,一个汇报实验情况,一个学生动手操作演示。教师适时点拨、板书。——改变速度——改变方向★逻辑推理:多个齿轮串联的转动方向。(1)出示六个齿轮串联的图片。(2)学生说说它们转动的方向。(3)出示六个齿轮串联的模型,验证学生的推理。三、自由活动(1)活动指向:机械钟表里面至少得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么组合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说一说。(3)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打开齿轮模型,(4)学生根据打开的机械钟表再说一说。(5)教师PPT出示机械钟表里面齿轮的个数和组合情况。四、拓展活动搜集各种齿轮,继续研究它们的作用,尝试组装一架小机器。青岛版小学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3《认识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3、知道谁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二、教材分析: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三、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水。师:对于水你了解多少呢?生:学生各抒己见(二)教学过程: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可见水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水”。活动一:我们来观察:水是什么样的?师:认识水之前,同学们要先帮老师一个忙,分辨一下这三个杯子里哪杯装的是水。师:首先看它们像不像水?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观察后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师:其实它们分别是一杯清水,一杯白酒和一杯盐水,想要把它们正确的分开,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步骤。师:回答的很好,观察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正确的步骤是一看、二闻、三尝。师:怎样判断无色的液体是不是水呢?生;讨论后回答可以闻可以尝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品尝。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师:很好,刚才同学们充分调动了我们的感官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在我们的科学实验中,实践非常重要,不要毫无根据的乱说。2、出示实物:橡皮、木头、牛奶、冰块、酱油,比较它们与水的异同点。同学们帮助老师准确的找到了哪杯是水,老师奖励大家可以玩一玩水,听规则:可以把烧杯里的水倒入一个空烧杯里,红钢笔水也从烧杯里倒入另一个空烧杯里,观察一下,感受一下。对比的观察感受一下,一块橡皮从一个烧杯倒入另一个空烧杯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水、红钢笔水能流动,橡皮不能流动。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像水、红钢笔水这样能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3、水有形状吗?师: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初步的认识了水,老师又有了一个疑问:能够流动的水有没有形状呢?生答有/没有,师问烧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教师举着烧杯水)用多种形状的杯子盛水,水是什么形状的?(在烧杯中是圆柱型,方杯子里是长方体,平地烧瓶,锥形瓶等)水有形状,只是水的形状不固定,他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化。(三)综合应用: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天上、地下、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水分。其实地球上水的分布非常的广泛,如果把咱们教室看做地球,其中就有三排是水,只有这一排才是我们生活的陆地,水的面积占到了地球的3/4,所有地球又可以称为水球。我们发现地球上的水真多,假如我们把地球上的水看做100毫升,淡水仅仅只有3毫升,这其中还包括了我们人类不能利用的地球南北极的冰川,深层的地下水,去除它们只剩下我们能够利用的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0.3毫升。同学们,我们能利用的水资源丰富吗?所以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力所能及的保护水资源的好点子?(四)课后拓展:安排学生课后调查“一个苹果里有多少水”。青岛版科学《太阳家族》教学设计4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太阳家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太阳家族的初步探索,了解各种天体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感受浩瀚宇宙的神奇与博大,激发学生对无限宇宙的探索兴趣和无限遐想。教材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太阳是一颗恒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等;2、探究太阳家族,了解行星的定义,多渠道探索行星等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3、制作太阳系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1、探究能力:学会利用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等各种途径搜集太阳家族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太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设计制作太阳家族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搜集资料和探索太阳系激发学生对浩瀚宇宙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爱提问、爱思考的思维品质;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科学问题的挑战精神。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的构成;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及运行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和整理资料探索太阳家族的奥秘。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1)各色的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等。(2)搜集资料或上网查阅关于太阳家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记录在科学记事本上。2、教师准备:课件:(1)太阳家族示意图(2)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质量的比较数据表。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出示课题1、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2、学生揭示谜底,贴太阳图画,揭示课题:10、太阳家族[设计意图:猜谜语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引起学生对太阳知识的回顾,吸引学生注意力。]二、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1、提出要求: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太阳家族的资料和图片,想不想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分享一下你的研究成果!我提两点建议:(1)组内同学一个一个地说,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并简单记录下自己没搜集到的内容。(2)最后各组推选一名“最佳解说员”面向全体同学展示研究成果。2、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3、“最佳解说员”班内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比一比,谁说的更具体、生动,但不要重复同学讲过的内
本文标题: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6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