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丁金昌)
1附件2: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丁金昌主持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讯地址:温州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室邮政编码:325035联系电话:0577-86680188传真:0577-86680090电子邮箱:djc@wzvtc.cn合作单位: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成强温州瓯海康泰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谷建泽浙江省教育厅二○○四年二月制2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起止年月2007.9-2009.9项目主持人姓名丁金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8月4日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院长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编码325035电话057786680188通讯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室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1983.8至今有机化学化学本科生3学时/周温州大学2007.2至今有机合成设计硕士生研究生3学时/周温州大学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4年地方性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含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2001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97020021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南秀蓉女1964.11高级工程师温职院基地建设童卫军男1976.10研究实习员温职院撰写报告田正男1958.6二级美术师温职院基地建设吴百中男1963.12副教授温职院基地建设薛朝晖男1966.10高级工程师温职院基地建设陈大路男1954.1副教授温职院基地建设朱长丰男1969.11副教授温职院基地建设范怡瑜女1981.05助教温职院撰写报告3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552单位: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黄松梅女1973.10工程师技术部基地建设李成强男1978.12技师模具中心基地建设单位:温州瓯海康泰鞋业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谷建泽男1960.12工艺师康泰鞋业基地建设徐珍钦男1955.2工艺师康泰鞋业基地建设施明杰男1972.5工艺师康泰鞋业基地建设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4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项目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另一方面,企业又无可用之才,国内技能型人才普遍紧缺,高技能人才尤其缺乏,甚至出现了“博士易得,技师难求”的局面。这一现状折射出了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必然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走“工学结合”之路最实在的要素。学生只有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顶岗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2.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根据波兰尼的“缄默理论”,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学在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技能技巧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每个专业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仅仅依赖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是不现实的,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主要还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3.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因此通过这种真实职业环境的营造,有助于他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5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平台。现状分析:自2004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实施以来,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四个专业领域进行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等9个省市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与探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已初见成效,各地都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的实训基地,多数实训基地已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受惠学生近9万人,培训社会人员近3万人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目前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校内实训还停留在消耗性实训阶段。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再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机制不灵活,管理体制陈旧,无法吸引企业来校开展生产性实训,各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设备陈旧、投入不足、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校内实训从消耗性向生产性的过渡,只有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中,学生才能掌握实践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2)存在“只求所有、不求所用”的现象。随着实训基地建设的日益被重视,各职业院校都加快了基地建设,但由于观念意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交流不够,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再加上基地建成后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僵硬、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得基地建设后续乏力,成为学校沉重负担。这就需要转变建设观念,将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改革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引进企业,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真实职场环境,真正做到基地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3)忽略了基地在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中的作用。大多数学校的校内基地由于受资金、师资力量所限,往往只是单纯作为实施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没有发挥其作为高新技术的开发、试验、推广、研发以及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6基地等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与基地的设备条件落后和科研攻关能力薄弱有关,这就需要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紧密与地方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及本院教学实际相结合,尤其是与行业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利用双方优势,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为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服务。(4)实训指导师力量薄弱。由于校内实训基地还处在消耗型阶段,缺乏生产性实训场地,与企业、行业的交流联系缺乏,以及建设过程中“产学”与“研”的割裂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无法吸引企业行业中的一些“能工巧匠”进来,达不到校企人力资源的共享,造成高水平实训指导师的缺乏。我们应学习国外职业教学比较成熟国家的做法,面向企事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才,改变只重学历、忽视实践经验的做法,并在人事制度、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近几年来,校内生产性实训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在实训中如何真正做到生产性,国内高职院校研究的还不多,许多经验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我院从创办伊始,就坚持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学院基地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教学、实训、生产、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互赢。即: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在构成上应该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研发中心等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理念。以上述“三个合一”为特征,我院通过企业赞助模式、“筑巢引凤”模式、优势互补模式、创业孵化模式、连锁经营模式等,建设了部分具有生产性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7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内容:(1)设计能体现“工学结合”的“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研发中心等三部分构成。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学生掌握了综合操作技能,具备了校外顶岗实习能力;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应用性课题完成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锻炼。(2)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深化基地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改革: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共建共享;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配备生产性设备和生产原料,建设校内真实职业环境;引进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强化实训指导师队伍;以相应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与企业合建研发中心、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形成基地良性运行机制。(3)根据方案进行5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基地建设。改革目标:围绕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体现“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1)实现“三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2)促进“三个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3)推进“两项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8(4)建成五大实训基地:轻工实训基地、电气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中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校企双赢长效机制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化,是建立“三个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关键,如何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基地长期有效运转,形成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格局?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问题。制度建设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校企之间要明确职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地,做到从管理要效益,从投资要收益。除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外,还应制订实训基地建设、使用与管理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3)实训指导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流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一支一流的实训指导师队伍。通过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一批来自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并积极鼓励现有教师下企业轮岗挂职,双管齐下,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建立一支优秀的实训指导师团队。(4)经费筹措问题。要建成一流的、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要求的校内基地,除了有先进的理念,更实质性的是经费问题,
本文标题: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丁金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