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生态文明建设地市典型经验做法以绿筑底再造产业县市生态护航重铸盐都辉煌
生态文明建设地市典型经验做法:以绿筑底再造产业县市生态护航重铸盐都辉煌近年来,**市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实施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营造绿色文化环境等绿色发展“六大行动”,以优质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样板”。今年上半年,**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79.6%,主要河流10个国、省控断面总体水质为优,城市及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一、生态优先展宏图,真抓实干促改革(一)系统构建推进体系。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由市生态环境局总牵头、各区县(部门)为责任单位、“环保管家”驻企服务为补充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系。制定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设立了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坚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综合施策,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二)着力完善治理体系。牵头开展川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毗邻城市协同推进流域治理。在全省率先推广“环保管家”驻企服务,已累计选派“环保管家”175名、入驻企业275家,推动监管模式从“事后惩罚”向“事前引导”转变。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推广运用“三线一单”数据分析系统,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三)不断强化法治体系。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相关条例,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回收立法,为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提供法治保障。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高标准组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被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获得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殊荣。二、践行“双碳”抢机遇,低碳转型助发展(一)抓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航与无人机领域已初步形成制造、装配、调试、维护一体化产业链。依托国家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形成了节能锅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节能运输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全国电站锅炉市场占有率超1/3,管状带式输送机市场占有率超40%,余热锅炉市场占有率超15%,天然气压缩机市场占有率超30%。2020年,**市因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二)抓能源清洁消费。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推进,全市累计开采页岩气16亿立方米。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完成全市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淘汰。清洁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全市营运加气站28座,推广应用CNG/LNG汽车2万辆。“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21.44%,碳排放强度下降32.92%,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显著。(三)抓循环经济发展。高规格打造**市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布局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垃圾渗滤液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20个资源回收利用项目,获批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2020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三、污染防治下苦功,水碧山青显成效(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臭氧污染四大领域攻坚整治,建立空气质量及工作情况月通报制度,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在全省率先实施VOCs含量低于10%原辅材料替代。“十三五”期间,挥发性有机物减排16.7%,减排率居全省前列。常态化推进秸秆禁烧全域巡查,建成露天焚烧可视化监控系统,开展柴油车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测执法。“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提高20.1个百分点。(二)水污染防治“包干”。推广“河长+段长+点长”管护机制,全面落实河流分段包干责任。持续深化“一江两河”综合治理,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152个。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39处,全市68%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三)土壤污染防治“碰硬”。深入开展矿山矿企专项整治及“回头看”,累计督促106个问题点位完成整改。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企业84家、整治问题69个,政企协作全力根除了张化渣场53万立方米遗留废渣污染顽疾。实现了医疗废物全部本地化处置,实施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化、油基岩屑综合利用等一大批项目,完善本地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四、以绿赋能出新招,增效创收惠民生(一)推生态农业减排降碳“新模式”。通过“复合种植+稻菜水旱轮作+根茎还田”,实现粮食保产、蔬菜增收、农药化肥减量“三赢”。建成水旱轮作基地2.3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获选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模化、园区化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4%。(二)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与中国人民大学共推“双碳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开辟“县域+智库+科技企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应用新模式。大力培育“自然贡品”本土生态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累计签约企业达61家。制定《**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完善生态公益林和地方森林效益补偿制度。系统实施“以绿养城”,主城区绿地率达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三)推协同降碳绿色金融“新产品”。建立政府、人民银行“双牵头”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措施,灵活“收益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授信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因企施策精准设计绿色金融产品。2021年已有13家银行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投放绿色信贷13.97亿元,办理碳减排票据再贴现165万元,助力3户节能环保制造企业年节约标准煤量1900吨,年碳减排4800吨。
本文标题:生态文明建设地市典型经验做法以绿筑底再造产业县市生态护航重铸盐都辉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1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