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吾爱吾师殷哥说教,尊师重道杜绝伤害老师的十大行为同学们,每个老师都表现得很坚强,但是他们的内心真的软弱的要命!我们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无坚不催!我们也是妈妈的孩子,也是孩子的妈妈,很多时候,也需要大家真切的关怀……我们有时候不需要你刻意的爱,但一定不要伤害~行为一:背地里,明面里,直呼吾名!好莱坞电影看多了看人家直呼老爹或者老师名字觉得特洋气特时髦特开明,于是开始无意识地模仿,并自以为开明。而质疑的声音被马上打上老土,封建,不开明的标签。很多东西,开明是好的,走了极端是不好的。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要开朗大胆,不要缩手缩脚,但并不是教育孩子不要脸,甚至成为充满江湖习气的油腻少年。再比如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讲究平等。其实这种平等指的是人格的平等,而人格的平等不意味着乱辈分的胡乱称呼,也不意味着身份的模糊甚至颠倒互换。伤害指数:3颗星尊重老师,杜绝油气,直呼其名,大声嚷嚷一点也不酷,失去礼节,显得粗鄙~不推荐~名字后+“老师”两个字。更是让老师多了一份责任的紧箍咒!行为二:见到老师,迎面闯过,一声招呼都不打!这与性格和修养有关系。有不少学生是由于性格比较内向,羞于和老师面对面方才不打招呼的。这似乎并不妨碍他从心底里对老师的那份尊重。但是见面微微笑可以吗?别搞得像路人甲乙丙丁一样……修养到位的学生,在礼貌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他会克服由于性格内向所带来的一些纷扰,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实际上,老师也非常喜欢主动与自己打招呼的孩子,他从情感上会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孩子。伤害指数:3.5颗星抛开思想包袱,除了学习,你还是很乖的!多懂礼节呀!多知道感恩呀!……老师们喜欢乖乖懂礼节的你呀~行为三:辱骂老师,说一些很伤害老师和其家人的话有冤说冤,有事说事为什么动不动就传背后话?传纸条,写贴吧,在群里……把老师和其家人都问候一个遍!同学们你这不是很伤害老师的心嘛?可能的结局1:该老师很生气。请你家长,给你处分,办公室谈话。可能结局2:你自己很强的内疚感,内心仇恨的种子越发生长,你自己也过得不幸福。伤害指数:直接拉满——5颗星!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你。他期待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不要让自己的暴行,伤害到一个真诚的老师,Ta背后要一个人,静静舔舐伤口,默默流泪很久很久……有时候,甚至是毕生也无法修复的精神创伤……甚至是职业情怀的终结……!行为四:无数次让老师当搬运工,取包裹,理所当然的提要求!老师都回家了,你突然要求我帮你取个包裹伤害指数:三颗星中小学老师的我们,真的是在拿生命在给你们上课啊。我给你们说一说我的工作量哈……我们愿意给大家偶尔服务,但也需要自己的一方小净土呀。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同学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啊~其实,每个老师都只想单纯的当老师行为五:回家故意断章取义的说一些话,迷惑爸妈!老师做的很多事,说的很多话,都是在某些情景之下说的。你这样寻章摘句的表达,选择性的筛选,有条件的筛选让你显得很像古代朝廷的奸臣,弄臣~伤害指数:4颗星请你去掉绝对化用词:○总是,经常,很多同学……请问你做过调查嘛?●拉仇恨对你有什么好处了!避重就轻,转移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和矛盾,这样其实不利于大家的成长啊!行为六:自己伤害自己!你要是自己伤害自己,不管什么理由,老师的情绪都会乌云密布!和你同等难过!看到你身上有印记,老师也会滴血!伤害指数:5颗星!答应老师,永远不要伤害自己。老师愿意陪你一起走过你生命中最最最艰难的时光。陪你一起默默流泪~行为七:课上,躲在书堆后面,无视老师指令语!同学,你知道吗?!你是在雨中独自奔跑的人儿啊,没有雨伞,没有靠山,老师受爸爸妈妈委托,含情脉脉,一直关注,从未敢懈怠我是在教室里为你撑伞的那个人啊……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嘛?哎~老师多么希望你能瞪大眼睛,带着渴求知识的表情,使劲的学~这样,我们付出多少,都毫无怨言!行为八:不交作业,找借口,学习划水~当你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再也没有人像老师一样,巴心巴肠的希望你多学一点,再也没有人像老师一样,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你进步,再也没有人像老师一样,总是在鞭策这你力争上游!……其他人巴不得你不如他们~伤害指数:4颗星你尽力就好,老师喜欢看到你努力的样子。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行为九:一言不合就告状!在没有了解清楚下,意气用事,被情绪支配,状告老师,使老师受冤!如:○冤枉老师占用你的体育课;○冤枉老师给你多布置了作业;○……伤害指数:五颗星处理事情稍微成熟一点!换位思考!你脑子里总是思考一个问题:老师这么做是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负责、公正、认真的老师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只有负责的老师才管学生!不指望每个学生都懂这个道理,因为他们毕竟还只是个孩子~
本文标题:伤害老师的十大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6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