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5篇
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5篇2022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词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你对决胜全面小康的感悟是什么呢?今天网友分享的“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5篇”,一起来看看吧!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时间来看,现在到2022年,只有3年多一点的时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现在,这个时跨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历史时刻。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好官,是党的十九大后全党承担的首要历史任务。时间紧迫,时不我待,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从要求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层面的目标,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总体展现。全面小康,所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2年我们在总量和平均水平上完成了目标,但在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问题依然突出,短板依然明显,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全面小康必须是实打实的、不掺任何水分的,是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现这些要求,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从任务来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实施各项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尤其要打好这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必须着力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驾驭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全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2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和标志性指标。完成这些攻坚战任务,也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当前中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进入新时代的论述,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深入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回应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就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到时代的高度,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加以认识。不仅如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加上“决胜”二字,本身就带有冲刺的意思,带有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投入到这场决战中来,并且透视着我们党的坚定信心,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在这样的时刻,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显了它的重大意义。这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世人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体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后,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也都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努力和不懈奋斗,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目标越来越近,直至党的十九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到最后决胜阶段。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由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之间,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在各项事业发展上全面对接,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就发展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无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在论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重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明显成绩。因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近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这样的表述,一方面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处于决胜阶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又适时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新的部署,强调要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需要全党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贯彻和落实。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广泛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这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基于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基础上作出的;二是这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更加突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方、一些区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说明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必须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因而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所要求,同时又是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有针对性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同时也要求人的素质有极大的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党的十八大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角度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则明确提出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人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要有全面进步。否则,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影响和制约。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抓全面更要抓关键,抓建设更要抓落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我们只有找准要点、把准路径,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点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完整性、代表性、统一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主动考虑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好处。突出全面科学。把握全面小康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不片面、孤立地理解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增强发展的协同性。体现城乡、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是覆盖城乡、区域、领域、群体的整体全面小康。应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等指标比较容易进行定量测度,生态文明、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等指标则难以量化,应避免出现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等倾向。突出重点难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建设中的供给质量、创新动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竞争秩序和开放格局等;政治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等;文化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等;社会建设中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和社会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污染防治等。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握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时空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巨大贡献。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仍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长远来看,要顺应历史大背景、大趋势,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国际视野中去考量,明确我国发展的时空方位、全球定位,既要审时度势、客观务实,又要凝聚民心、提振精神,形成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抓重点,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紧紧围绕稳定大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把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降下来,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优先处理可能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硬仗。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越容易反弹。必须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综合施策,下一番“绣花”苦功,摸清贫困之根、号准贫困之脉、开好脱贫之方,尤其要定向瞄准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深度贫困地区,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实施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和移民扶贫,坚持扶志、扶智、扶技一起抓,
本文标题:决胜全面小康感悟论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7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