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特点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特点英美文学作品无论是在作品的风格上还是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英美作家对语言的表达善于处理,以此把整个文学作品的气氛烘托带动起来,从而使文中的人物形象得以在读者的面前鲜活地呈现。而此处理方式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语言在整篇文字中的体现上。以下是网友分享的“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特点”,欢迎大家鉴赏!摘要: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发展和特点,以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阐述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探讨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关键词:英美文学小说陌生化语言特点对于“陌生化”理论的探究分析,学者们一般大多停留在形式主义文论家俄国的什克洛夫斯基(Shklovsky)“陌生化”学说,有的甚至模糊地把“陌生化”认识为什氏独创。而实际不然,据英美文学史记载,“陌生化”诗学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后经由马佐尼(LucaMazzoni)、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以及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等人的进一步总结发展,最终成熟于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等人身上。其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诗学”理论及传统并且拥有着自己的一定地位。以文学理论层面来说,文学语言“陌生化”是当今语境下呈现出的后现代主义新的维度,也就是文学审美化、虚构化和突出与整体化以及互文化等。因此,正确探讨英美“陌生化”语言特点,对于促进中西文化进一步的交流以及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陌生化语言的发展和特点分析“陌生化”理论被推广传播后,一直以来,这种富有诗性语言特征的小说作品手法很是受英美作家推崇和尝试,例如詹姆斯・乔伊斯(Joyce)的Ulysses(《尤利西斯》)、波特(CatherineAnnePorter)的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被背弃的老祖母》)、托马斯・曼(ThomasMann)的DerZauberberg(《魔山》)、普鲁斯特(MarcelProust)的RemembranceofThingsPast(《追忆似水年华》)、帕维奇(МилорадПави)的DictionaryoftheKhazars(《哈扎尔辞典》)等,都是具有很明显陌生化语言特征的西方著名文学作品。(一)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陌生化”理论。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陌生化”理论学说是以黑格尔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什克洛夫斯基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言人,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书中说:“为了让人唤醒对生活的最大感受,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并且让人感到到它的存在,即对石头的认识更加认为其为石头,是石头就能显出其石头的质感。艺术的过程是你的视像与你的感觉统一,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让人重新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也就是让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最终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仅仅只是知道事物。所谓艺术的技巧就是使被创作的对象陌生,让艺术作品形式变得曲折困难,使人们增加感受艺术作品的难度和时间,由于感受过程的本身就是审美目的,所以必须设计延长时间的效果来达到目的。”(二)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手法。语言陌生化学说虽起源于俄罗斯的文学理论,而运用在相对比较明显的地方却是在意识流小说方面,我们通过了解掌握意识流小说中语言陌生化的特征,就可以看出语言陌生化随着英美文学的发展不断推广运用的过程。众所周知,所谓“意识流”(ConsciousStream)一词,是属心理学范畴中的词汇。然而却是被评论家梅・辛克莱在1918年评论英国作家陶罗赛・瑞恰生创作的小说Journey《旅程》时,首次引入文学界。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精神分析等,为作家更好地掌握洞察描写人心理的“意识流”起了十分规范的作用。而这种理论的相为支持与相互依赖,系统地构建了一整套较完整的“意识流小说”研究理论。尽管意识流小说风格与语言表现各具不同,可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共同点,就是特别注意所著小说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力求让文中的人物本身直接表达出心理活动过程,尽管这种展现大多是看似杂乱、反复,可实际上确是孕育了语言陌生化的特点。加之意识流小说家普遍认为,只有直接展示出内心世界混乱无序的潜意识活动,才能真正揭示其本身内在的真实。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以不寻常的语言模式进行改变文学语言,从而使得文章不呆板且充满活力。每个作家依据陌生化语言的特征,在作品中的手法运用以及表现也都各不相同。在英美,意识流的小说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像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像维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的Mrs.Dalloway(《达洛维夫人》)、像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的TheSoundandtheFury(《喧哗与骚动》)等作品,都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陌生化语言手法而令作品耳目一新、别具一格。作家们认为,人深层思想内的模糊、没有严谨思考的潜意识,通过作家一些不常规不符语法规范的语句表达出来后,往往会促使人心里的潜意识活动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直至引起人们的共鸣。二、英美典型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分析所谓叙事手法的陌生化诗学现象,就是人了解事物的了解感知阶段中的审美体验。感受事物的阶段越长,则获取的审美体验就越丰富。如果让人对事物的感受阶段延时拉长,就必须得采取把事物难化得形式来进行。“陌生化”手法作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核心思想,其主张就是通过把文学作品形式以及结构和语言加以难化,也就是“陌生化”,最终达到给读者创造出一个审美感受的情境中。(一)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语言表现体验性。通过波特创作的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我们来分析在叙事手法、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视角等三方面的陌生化现象。该小说是波特于1903年发表的代表作之一,其以“意识流”写作手法向人们叙述了一位80多岁老人在弥留之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意识活动。小说作品通过设计时间与结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把过去曾经发生的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以及将来将要发生的事件情境通过灵感的精心整合,让人们感受到新颖和别具一格。作者的创作态度一向严谨,习惯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精加工”,其一生虽然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创作短篇小说是作者的优势,其作品在美国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波特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的手法是采用意识流直接促成内容出现复杂的形式格局。尽管该小说的全篇故事不是那么的有特点好看,既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无何激烈冲突,但却通过陌生化手法让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都在时空里交错,致使复杂化局面凸显,从而达到了读者欣赏作品的速度放慢了,迫使感受作品的时间延长,最终从作品中获取了审美体验。小说中有段文字是这样集中描写老祖母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的:“起先是任自己的想象驰骋,感觉枕头飘动了起来,进而又想到了飘在风中的吊床;进而又由风声想到屋外瑟瑟作响的树叶;进而又由树叶发出来的声响联想到人们翻阅报刊时发出的声响;进而又由翻阅报刊时发出的声响联想到了医生与女儿间的窃窃私语……”如此跨跃式的思维方式自然给人们增添了许多理解的难度,导致停下来加深思考,最终对老人于生命弥留之际意识不是很清醒的状态下的行为给予深刻理解。从而达到了既增加了人们阅读的难度,又延长了阅读的时间的陌生化语言效果。作者设计语言与结构形式复杂化,迫使读者感受作品的时间延长,最终让人们从作品中获取更多的审美体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把握了作品的创作形式,给读者的眼里制造出陌生感,从而让人们以一种突然醒悟和惊讶新奇感的眼光去感受作品中表露的情节信息,最终在此过程中真正得到审美体验(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语言意象的可感性。《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通过描述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文章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头留下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现描述大量“陌生化”,“陌生化”就好像是一个人对童年时的感受或品茶时所形成的通感,近似于“那被子上有太阳的味道”。这个感觉让童年的记忆深刻且不再遥远,给读者诱导出一种新奇感,进一步增强了“陌生化”效果,从而使得小说拥有了虚构性。读者通过反复咀嚼品味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段落时,会产生了与作者相同的感觉,即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作用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审美感受,而这种审美感受是通过作者对作品语言和结构形式的设计中产生的。三、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分析在小说作品的叙事结构方面,“陌生化”诗学提出了“本事”与“情节”这样一组非常重要的概念。原材料是“本事”,是所叙事件原本存在的时序;事件的情节是针对本事的加工过程,即所叙述事件中显现作品的时序,而此种时序往往被错置,因此,唯有事件的情节才能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审美体验,这是陌生化诗学的观点。《被背弃的老祖母》改变了小说传统的开端、经过以及结尾的记叙结构,虽说这个简短的开端与以往小说写法不尽相同,却以无需赘言直接进入故事的新颖形式给人们一种阅读新奇感,同时也因悬念的提前设计而使小说的吸引力倍增,使读者一开始阅读就对情节内容引起注意力,直到深入故事里追寻圆满答案。统观这篇小说在结构上的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客观外在层面,即对牧师、医生以及子女的描述,是依照现实空间时序来设计的;另一个层面则是老祖母的内心精神世界,即对家庭成员和家庭之外的情人以及她辛劳一生的回忆描述。这部分描写是按照老祖母的心理时间来完成的。对于此篇小说来说,这两个层面也是一种交错形式的“陌生化”设计,这种形式无疑使小说的形式难化,为人们获取最佳的审美体验提供了条件,以至于借助老祖母的心理时序,把故事恰到好处地切割为若干片段,并且融汇贯穿于老祖母对旧日时光回忆过程的叙述中。这恰恰是将本事通过事件情节加工的陌生化手法的体现,使读者融入作品中与主人公一起“同甘共苦”,收获最佳的审美感受。四、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关于小说的叙事,若架构“陌生化”方式,只采用一般的人物视角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而“陌生化”作为小说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通常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处在故事之外的全知叙事视角和处在故事之中的内视角。全知叙事通常一般用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方面,这一方式往往导致读者进入机械性的阅读感知的过程,而对故事的描述无法透彻地理解,因而引不起读者的共鸣而使读者减少审美感受。内视角则是以故事的某个人或某一群人作为视角来进行叙述。至于这两种视角处在同作品里交换使用,一方面,读者易被新奇陌生的事物所吸引,产生了极大的引力和兴趣;另一方面,新奇与陌生会给读者增添阅读难度,达到延长审美感知的时间的目的。在叙事视角上,《被背弃的老祖母》完美地把客观世界与老祖母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勾画起来,体现了叙述方式对文学作品新体验与新感觉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文学中的“意识流”在《被背弃的老祖母》这部经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作品语言的使用技巧以及采用了各种陌生化特点让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被背弃的老祖母》以它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在叙事的手法、结构以及视角等层面上的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有意识地让读者随着作家的笔触,于尺幅之内作一次人生的旅游。随老祖母由少到老,思索各种问题,体味万般感慨。小说以感知方式、思想观点、情绪流向、风格手法等不同方式,从而难化了小说作品形式,使读者感知作品的时间延长,恰到好处地增强了作品的力度和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次美好的文化享受。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以不寻常的语言模式进行改变文学语言,从而使得文章不呆板且充满活力。参考文献:[1]杨燕.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新探[J].俄罗斯文艺,2012(2)[2]钟素花.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J].作家,2011(12)[3]刘婷婷.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
本文标题: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1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