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
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早在2007年就制订了到202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交大2020”。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世界延揽精英,特别是通过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作为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单位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更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千人计划”的机遇,积极探索一套有利于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的体制机制,加速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政策制定,科学布局为了更好地支持国家“千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以学科长期规划为基础,制定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人才政策,先后出台了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特别研究员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其中,讲席教授成了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的主要来源。为了更好地发挥“千人计划”入选者的作用,学校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科学布局,推行了“重大项目研究团队计划”,鼓励各类不同层面的人才合作构建大科研团队,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引领产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项目。在任务目标和考核方面更加具有侧重性,令人才能够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这些政策对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建设人才队伍,从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成立机构,广泛物色为保障学校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迅速落实,学校专门成立了校、院两级高层次人才聘任小组,负责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学校党政一把手多次亲自带队去美、日、德、英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考察,引进知名教授回国工作。同时,配合学校的最新管理理念,分管部门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关拟引进的海外教授人选,由各分管校领导和院系领导包干到人,施行责任制。在落实国家“千人计划”的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海内外知名专家、校友等组成的遴选人才委员会,建设“人才信息库”,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挖掘人才。目前,信息库已经收录了七千多位专家,具备人才储备、专家咨询、人才评审等多项功能。三、探索机制创新,保障人才质量为了以国际一流标准衡量海外人才,学校推行海外评审制度,以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衡量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水平。拟引进人才平均需要接受5位以上同行专家的函评,取得3份以上“优先推荐”评价意见的申请人才初步具备引进条件。但为了兼顾效率,对部分特殊优秀人才,可以减免评审程序,直接聘任。为了改善传统引人模式耗时费力的特点,学校开辟了引才“绿色通道”,设立了高层次人才聘任委员会,专门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审核、评价和聘任,实现对优秀人才随时发现、随时跟踪、随时引进。四、构建服务体系,落实配套政策为了给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学校提出“将工作做到细处,把关心落到实处”,除了落实国家规定的配套政策,同时尽力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学校为高层次人才申请了高速公路通行卡、航空公司贵宾卡、上海市医疗就诊证等。另外,学校通过部门改革,由具体部门落实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配套,为海外回国人才购买商业保险,为引进人才配偶联系工作,解决孩子入学问题等,尽可能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解决其后顾之忧。五、创新管理体制,发挥人才作用如何使“千人计划”入选者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海外人才回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召开十余次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逐步确立了除优厚待遇外,管理做法上也突破现有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改进考核评价政策。深入研究各类人才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个性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千人计划”这类高端人才淡化定量考核,推行同学科教授会上的述职,推行学术测评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调整科研奖励政策。不断增加重大项目、国际重要奖项、国家级基地建设、高影响因子和高引用率论文等在科研考核评价中的权重,逐步从以扩大规模为主向提升创新能力为主转变,为入选者潜心学术、多出精品,做大事、做成事创造条件。上海交通大学在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引进人才与现有人员的融合问题;如何确定对入选者科研配套经费的投入额度及方式等等。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引进和更好地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中,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思考。
本文标题: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