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导读】这篇文档“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认读、编制车牌号码,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地排序。2、初步了解车辆牌照的重要性。活动准备:自制车辆、数字卡片、车牌操作卡片和车牌号码若干。活动提示:一、了解车牌。(价值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并了解车牌的作用。)1、出示一辆车,情景导入。2、提问:为什么这辆车不能开到马路上去呢?(幼儿自由表述)这辆车上还缺了一样什么东西?(车牌)3、车牌有什么用?马路上的车为什么要装上车牌?假如没有车牌,会怎么样呢?小结:车牌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和学号一样,可以用来区分车辆,有了车牌可以方便我们找到自己的车辆。二、制作车牌(价值分析:动手制作车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1、观察车牌。(1)提问:车牌上有些什么呢?(有文字、号码、有英文字母)(2)看看,王老师家的车牌号码是:沪D25136。就像小朋友说的牌照上有文字、号码、英文字母。(3)你们家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小结:这些文字、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2、车厂里的许多新车子出厂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上车牌。(1)利用1、2、3数字制作车牌,教师示范启发孩子们还可以怎么做车牌。教师:我们用三个数字,变一变,变出车牌号码,我做的车牌号码是沪A123是用数字1打头的。请你们也去试一试,怎么变出一个车牌号码。(2)幼儿制作车牌,教师指导。(3)交流:请你们来告诉大家,读一读自己的车牌号码。(4)幼儿观察:哪些是1打头的?哪些是2打头的?哪些是3大头的?的车牌号码,共有几种车牌号码?(在心理默数)小结:三个数字,排法不一样,可以排出6张不同的车牌。(5)启发孩子一样的车牌,想一想再变一变,让它们变成不一样的车牌。提问:这些一样的车牌也想上到车子上,怎么办呢?(车牌的颜色、文字、数字等都可以变化)三、游戏巩固。(价值分析:在情景游戏中幼儿继续认读车牌数字,发展幼儿认读数字的能力。)1、游戏:小汽车,真啊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汽车开到了金叶商厦,停一停。这辆车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2、幼儿认读不同的车牌号码。活动建议:利用车牌的游戏可以继续延伸。例如:让孩子做小警察,发展孩子的瞬时记忆,问问孩子看到的车牌号码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二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蛙的种类有很多,乐于了解不同蛙类之间的区别。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二、活动重点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三、活动难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四、活动准备教学课件PPT,蝌蚪变青蛙成长视频,小蝌蚪变青蛙舞蹈音乐。五、活动过程(一)图片对比,了解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的不同。1、指导语: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谁啊?幼儿表述蝌蚪外形特征。师小结: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2、引导幼儿对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不同。幼儿表述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不同点。师小结:蝌蚪和青蛙的颜色、外形都不一样,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绿色的。蝌蚪有尾巴,没有腿,但是青蛙没有尾巴,有四条腿。(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过渡语: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长的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啊?你们见过其他样子的蝌蚪吗?出示不同阶段蝌蚪照片,请幼儿观察并口述不同点。师幼小结蝌蚪成长不同阶段的外形特点。(三)观看视频,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1、幼儿根据对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规则:那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呐?请你们二个人一组,从红色的圆点开始,根据自己的猜想往后摆一摆。幼儿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猜想。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你们有这么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大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蝌蚪变青蛙》视频。3、调整排序,加深对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指导语:你们刚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幼儿自主修改并表述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师幼小结:首先它是一个小小卵,然后它长出了小小的尾巴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接着又长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变成了大青蛙。(四)舞蹈表演,巩固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指导语:原来小蝌蚪就是这样变成大青蛙的,咱们也来表演一下《小蝌蚪变青蛙》!引导幼儿表演蝌蚪不同成长阶段的外形特征。(五)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不同蛙类的'区别。提问:小青娃们,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蛙类朋友吗?师小结:其实世界上蛙的种类有很多,有生长在树上的树蛙,有因为叫声像牛而得名的牛蛙,还有生长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虽然它们的名字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由卵宝宝变成小蝌蚪,然后一步一步变成蛙类的。(六)课后搜集资料,自然结束活动。指导语:那世界上还有哪些蛙类呐?就由你们自己去搜集资料,明天带到幼儿园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交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三篇】活动名称: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活动准备: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知道“买6赠1”的含义。2、准备有关7的形成的图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鱼,又游来了一只小鱼等。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观察玩具及图片,通过讨论初步学习6添上1是7。二、幼儿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选的玩具,并相互数一数,说一说6个上1个7个,了解7的形成。三、借助其他东西进一步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7像镰刀)。四、引导幼儿利用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活动准备: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活动过程: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2、了解风的特性。(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活动延伸: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五篇】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2、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活动准备:1、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大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中胸卡、成双的红色、蓝色、黄色小胸卡。2、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物品。活动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关大、中、小的相对概念。活动难点:在物体比较过程中,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游戏:请幼儿带上胸卡。向幼儿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根据口令,找出相应的对象“碰碰响”,碰对了两人对击掌,碰错了两人蹲下。教师发令:——“找和你一样颜色的朋友碰。”“找和你一样大小的朋友碰。”“找和你不一样大小的朋友碰。”2、鼓励幼儿独自游戏:请幼儿对物品进行配对,物品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幼儿中出现不同观点时,可启发他们:——“为什么你认为是大的,他却认为是小的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认识参照物的作用,即参照物不同,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请幼儿为三种规格的物体排序,引出“中”的概念。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第六篇】设计意图:帮手这一话题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孩子们画画用的笔,吃饭的筷子,上幼儿园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样样离不开帮手。《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根据这一原则,我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入手,选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螺丝玩具、每天接触到的图书、多种绘画用具等,巧妙组合设计生成本节活动。让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他们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资源。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活动准备: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活动过程: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设计意图:(1)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
本文标题: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0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