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推荐4篇】
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推荐4篇】众所周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下面是网友给分享的“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推荐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转发!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第一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站在粮食稳定发展的新台阶上展望未来,继续推动和强化“两藏”战略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此专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味稻、加工专用稻。巩固提升生产功能区、优势区玉米产能,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薯类、杂粮等作物。同时,优先在“两区”和符合条件的国家种子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选择已完成“两区”划定工作的典型县为试点,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开展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作物长势等监测。今后,我国每年将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的县,整建制开展粮食等主要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第二篇】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__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这是实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检查,把粮食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技术推广等方面列出硬指标,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靠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主产区增产,全国粮食就稳定。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全国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产粮大省、大县在全国粮食生产全局中举足轻重,中央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政治上有荣誉、财政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第三篇】党的-大以来,粮食安全始终被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作为粮储人,我们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企图影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继而控制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阴险企图,又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国家局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的监管好辖区中央储备粮,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第四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十余年,在农业对外全面放开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用全球视野、战略眼光来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方面,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全球农业发展战略,是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农业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改善全球农业治理。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广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食物不足发生率是衡量饮食能量缺乏的一项指标,但是它仍旧无法反映食物安全和贫困人口面临的窘状。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再强调粮食安全的四个维度:粮食可供量、粮食获取的经济和物质手段、粮食的利用以及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其实,概括地说,粮食供给不足和缺乏购买力是部分国家粮食不安全的重要原因。正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言,饥荒并非因粮食总量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分配不均导致的。对于完全依赖进口或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如果经济收入水平较高,那么其粮食只是一个供给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如果经济收入较低,其粮食安全则不仅供给问题,还有经济调查。_年以来,全球粮价飙升,伴随着囤积现象和粮食贸易禁运,大大剥夺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恶化了穷人的福利。所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可支配收入、扩大粮食自由贸易、稳定全球粮食价格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然而,作为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历史来看,中国一直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身份,也较为全面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军控、环保、人权等各分支体系,越来越多地与国际体系实现了融合与互动。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中国在国际体系内既享有应有的权利,也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正在构建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这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受益。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毫无疑问,中国在人民币、军事等方面为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有限,但是当前在全球食物供给与治理方面,中国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改善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
本文标题:粮食安全思政大课观后感简短【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8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