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汇编4篇】
好范文解忧愁1/48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汇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汇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二、教学重难点积累相应实词、虚词。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2、写作背景好范文解忧愁2/48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3、作者介绍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4、层次结构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一—日观峰。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好范文解忧愁3/48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5、全文分析1、如何理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句话?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着青山,却说青山背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如画”“若带”使用比喻修辞。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皆若偻”使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蜂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4、既然作者是从第2段叙述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1段是否是多余的?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描写好范文解忧愁4/48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6、写作特点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二、能力培养目标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好范文解忧愁5/48重点、难点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语言揣摩。解决办法本文是1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好范文解忧愁6/48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二、导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1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三、范读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四、诵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五、疏解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好范文解忧愁7/48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而江浙之梅皆病。”[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好范文解忧愁8/48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泣疗贮[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好范文解忧愁9/48——纵、顺、毁、解、复、全(板书)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六、熟读学生熟读成诵。七、作业1.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课后练习二)[使]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解]好范文解忧愁10/48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本]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基础)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2.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加深感受理解。二、理解托物言志1.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好范文解忧愁11/48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好范文解忧愁12/48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已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梅人才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3.抽查课后练习一的完成情况。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好范文解忧愁13/48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土”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入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
本文标题: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89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