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_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2499773
1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小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以教育自身的社会特征为依据,可将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古代社会的教育(鲜明的阶段性)(1)奴隶社会的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朝:“庠”“序”“校”;殷商和西周:“学”“瞽宗”“辟雍”“泮宫”。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的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2)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唐朝:六学二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2馆: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儒学,即“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方法: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育;教育组织形式:个别教学。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现代社会的教育(鲜明的阶级性)(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点:a)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b)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d)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前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中国:春秋末年,乐征克:《学记》(世上做早的教育著作)曾参:《大学》孔子:《论语》孟柯:《孟子》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又称《雄辩术原理》)《学记》的主要内容:教学相长;豫时逊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广交朋友。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也被概括为:及时巩固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愤启悱发原则)学思结合原则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雏形阶段形成阶段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它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以此为开端,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和代表作: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班级授课制,“泛智”的思想,《世界图解》)的教育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是如何运转的,教育就应该怎样去做。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步)的教育观点: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的教育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3苏联的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代表著作有: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此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学》主要观点:实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应是通过对事实的实验研究,分析结果,从中推导出各种教育原则,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主要观点: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强调师生的对话。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主要观点: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儿童中心主义,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4.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产生》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主要观点: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再生产着社会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教育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和解放,从而寻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特征首先,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化,即以现代的多学科理论为基础来建构教育学。其次,教育学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教育学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所谓的“教育科学群落”。最后,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即出现了“元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学本身的反思与研究的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作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大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以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阐述和谐教育思想)巴拉诺夫《教育学》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阿莫纳什维利《合作教育学》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4(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想。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理论的根本性问题。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一个总的要求。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方针回顾民国初,教育部决定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宗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1950年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服务。”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78年以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说明和阐述第一,“一个宗旨”,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第二,“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三,“三个面向”“三个要义”第四,“四个统一”,即“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第五,“五育协调”第六,“全面贯穿”5素质教育的意义第一,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
本文标题:_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249977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