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石潭记》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3《小石潭记》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小石潭记》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小石潭记教案1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入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壮丽山河的,让学生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小石潭记》是1篇文言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4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被贬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好范文解忧愁2/13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对于景物的描写以及抒情方式的表达有一定的基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教学时侧重于对文言词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被贬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种凄凉、忧伤的情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2、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词汇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文中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被贬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种凄凉、忧伤的情感。好范文解忧愁3/1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3、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全文。2、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写法。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宗元与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2文体、背景介绍关于文体好范文解忧愁4/13“”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8篇山水游记,后称《xx》。《小石潭记》是《xx》中的第4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3字音、字形、词语自学提示一:请大声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自己还不会读的字--------好范文解忧愁5/13自学提示二:(1)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⑤明灭可见()⑥乃记之而去()()(2)文言现象①一词多义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不可久居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②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日光下澈。下:澈:潭西南而望。西南:好范文解忧愁6/13斗折蛇行。斗:蛇: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凄神寒骨。凄:寒:③古今异义。去:小生:④特殊句式:如鸣佩环全石以为。乃记之而去。不会解释的词语自学提示三: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通译全文,并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自己不会翻译的句子:好范文解忧愁7/13自学提示四: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二)初读感知自学提示五:学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二)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研读第1题时,逐段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景物特点,学习移步换景法、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和借景抒情等写法;研读第2题,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1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好范文解忧愁8/13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各题。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南流数十步南:②不可名状名:(3)、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用原文回答)好范文解忧愁9/13四、布置作业(一)、请不看课本和资料独立完成课文背诵1、文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3、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4、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的句子是:5、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7、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8、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二)积累整理文言词语。(重点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五、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发现小潭:篁竹、青树、藤蔓景清潭中景物:潭水、游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神★★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好范文解忧愁10/13小石潭记教案3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学设想:本文是1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好范文解忧愁11/13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教师范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二)理解人物的“乐”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2、引导结论:乐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好范文解忧愁12/13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三)体会人物的“忧”1、过渡: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②分析:小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虽然景色奇美,但过于幽静冷清,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寂寞难耐,悲从中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分不开的。3、作者背景简介。(屏幕出示)4、学生尝试着将情与景结合起来,解释作者心情忧伤的原因。5、教师小结: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好范文解忧愁13/13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五、总结全文。六、拓展练习:观察自己的学校,写1篇2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附板书设计:景色美乐在其中偏贬远谪幽静冷清触景生情抑郁忧伤景情景交融情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1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