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实用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8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实用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理想的风筝》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好文档,供参考2/18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好文档,供参考3/18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品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好文档,供参考4/18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四、总结、扩展。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五、课后延伸。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1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好文档,供参考5/18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萤火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好文档,供参考6/18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3、整理文章思路。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二、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好文档,供参考7/18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好文档,供参考8/18三、研讨欣赏体会说明文的语言。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2.大抵3.几乎(课堂总结)这是1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莫泊桑拜师》好文档,供参考9/18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四、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好文档,供参考10/18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4、简介福楼拜。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2、朗读课文。好文档,供参考11/18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讲读第二段1、教师范读。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好文档,供参考12/18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④指导朗读。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四、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好文档,供参考13/18怎样向莫泊桑学习?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4。2、朗读课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整体感知、片段精读、细节品读三个环节来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细节推敲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品读美文、理解主题、感悟思想。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生活挫折与人生磨难的坚强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好文档,供参考14/18思索。3、学习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学方法1、启发式谈话法。2、朗读法。教学流程◆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驻足观赏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受作者对紫藤萝花寄予的浓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2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