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伯牙绝弦》教案【精选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8《伯牙绝弦》教案【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伯牙绝弦》教案【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好文档,供参考2/18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1、齐读课题。2、解题。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3、读通全文。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②教师范读。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④检查朗读。先指名,再齐读,好文档,供参考3/18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三、品读古文,悟知音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小组交流古文意思。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预设:句1:这两个“善”字理解为?——(擅长,善于)。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善有擅长、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书”是理解古文字词的一个好方法。(板书:使用工具书)句2: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个意思吗?若学生不理解,可先说说后面文字的意思,再来推测善的意思。好文档,供参考4/18(板书:联系上下文)(应指2至3名学生说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读,读出泰山雄伟壮观之意。)句3:同上指导,然后2、3句全班齐读。句4:学生说出意思后,指导朗读时,强调“必”重读。句5:学生说出意思即可,暂不作过多拓展。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必得之”的含义。导语: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可能还有——(出示词语,教师引读)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和必得之)无论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都——必得之。我想问,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听懂了什么?什么心声?(可再次引读2、3句中的内容)怎样的人才能弹出如泰山般雄伟壮观,如江河般宽广豪迈的曲子?小结: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道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怀。伯牙虽为宫廷乐师,与皇宫贵族做伴,人们只知他琴艺高超,琴声美妙,但他寄托在琴声中的志向和胸怀好文档,供参考5/18他们能得之吗?唯有谁得之?谁必得之?这才是——(齐读第四句)这样的默契,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是啊,只有这样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配乐,师生对读。(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读着,读着,发现前面四句,在语言编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他们,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回应。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谛。导语: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钟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们齐读最后一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体会到的情感中朗读最后一句)悼知音俞伯牙为了表达自己丧失知音之痛,在钟子期的墓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生共读)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深深的怀念之情啊!好文档,供参考6/18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艺,又有谁能真正听懂,走进他的内心呢?因此,子期死——(齐读最后一句)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诵读全文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伴着这段动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诵全文。五、作业出示1篇小古文《北人不识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1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好文档,供参考7/18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通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通过组合阅读,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好文档,供参考8/18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3)生生合作读。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1)知志。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好文档,供参考9/18──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读写结合。5、紧扣“绝”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1)交流对“绝”字的理解。(2)从“绝”字中发现文言文语言的特点。(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三)组合阅读,触摸知音文化1、出示诗文,表达感受。2、自读诗句,积累语言。3、背诵课文。《伯牙绝弦》教案【第三篇】一、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好文档,供参考10/18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二、学情分析仅仅告诉孩子一个纯粹的“知音”传奇,还是应该好文档,供参考11/18与时俱进,重新诠释现代意义的知音?最终选择了两者兼顾。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领悟本课意境,与知音对话,触动他们稚嫩的心弦,何其难矣!三、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等手段读通课文,读懂内容,并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课前准备:学生:读通顺课文。好文档,供参考12/18教师:准备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指名读课题。读准“绝”“弦”。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绝弦的“绝”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很运用,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好文档,供参考13/18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师:这是1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完了举手示意。师: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难读,难懂)好吧,那老师先来范读,大家认真听。(师配乐范读,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文中有两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是两个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那个语气词的意思?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大家已经关注到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尤其注意最后一句。(指名读)师:好,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文言文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谓
本文标题:《伯牙绝弦》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