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村居》教案设计最新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2《村居》教案设计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村居》教案设计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村居》教案设计【第一篇】教材分析: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好文档,供参考2/22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4、简单介绍作者。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好文档,供参考3/22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重点指导读“莺、趁”。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5、互相交流。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一、二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好文档,供参考4/22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指名读、齐读。5、设置情境谈话:(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好文档,供参考5/22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四、背诵全诗,欣赏美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2、生自由背。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歌曲:《春天在哪里》)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五、课外活动,寻找美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好文档,供参考6/2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能通过看插图、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3.知道词的有关知识,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在自主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课前请同学背诵古诗。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1.出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师: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齐读。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大词人也用“村居”这个名字写了另一种体裁的作品,出示《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词。3.师: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4.师结合生的回答讲解:词也叫“长短句”、词好文档,供参考7/22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板书:清平乐,指名读。正音。注意“乐”的读音)二.解题1.板书:村居。师: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看到“村居”二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两至三位回答。)2.师: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3.师: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目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三.正文赏析。(一)朗读正音1.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2.师: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读的时候要求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腔调圆润。指名读。3.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好文档,供参考8/22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1)翁媪:板书。“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读音,是什么意思?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媚:第二声。剥莲蓬:(bao)莲蓬。(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g?师:这是为了诗词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因为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4.师:不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注意这些押韵的字。生齐读。5.师:真好听,瞧你们,小嘴一翘,小脑袋一摇,还真有点像小词人呢。老师忍不住,也想来展示一下呢,欢迎吗?6.师配乐范读。7.师:各位小评委,我朗诵得如何,能给我打打分吗?如果满分是10分,我能得几分?(生评价)8.师:因此,希望你们在朗读时,也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好吗?(生齐读)(二)词中有画好文档,供参考9/221.师:一首词,一幅画,这首词,读着读着,读到哪一句时,你的眼前仿佛就仿佛看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2)“青青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3)师:似乎少了点什么!(放水声)对,是小溪!“一水护田将绿绕”,溪水在怎么地流着?(4)师:溪上还长满了——开满了——,(5)师: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风吹来,还送来阵阵——清香。蓝蓝的天,白白的去,淙淙的水,青青的草。(6)师:美吗?此时,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7)师:“醉”字好哇。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醉?(喝醉酒;看到美景)(8)师:无论是酒后的微熏,还是陶醉其中,总之是一种很享受的模样。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赏美景的享受送进去,读出来。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师:听着你们的朗读,真是令人陶醉啊!这不,词中人跟你们也同感呢。出示词句。指名读好文档,供参考10/22(2)师:这里有个词,大家似乎不太好理解。吴音是什么意思?(我想,放暑假的时候,你们可能有许多人去了上海看了世博,有没有谁听到上海本地人说的话?上海人方言就叫吴音。像苏州、无锡还有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方的口言也叫吴音。相较之北方人说话的干脆利落来说,吴音更绵软,轻柔一些,所以有人也称这种口音的特点叫“吴侬软语”。这词中,指的是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住在这里。)(3)师:指图。想一想,翁媪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这就是——相媚好。(4)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翁媪坐在茅檐下,用着绵柔的吴音,会聊些什么呢?(生想象说)(5)师:请你们同桌一个演翁一个演媪,来表演一下,他们聊天的情景。注意,加上动作和神情。(6)师:看着他们头靠头,手拉着手,说着悄悄话的情景,真是——相媚好(7)师:刚才看你们的表演,翁媪聊的最多的就是在夸他的三个儿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师:他有几个孩子,你最想先夸夸谁?预设一“大儿锄豆溪东”(1)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忙着好文档,供参考11/22锄草。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假如你是大儿,你不热吗?你此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2)师:真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就把你们对大儿的夸赞送进词中。男生齐读。预设二“中儿正强鸡笼”(1)师:再来看看中儿,引读中儿——。(2)师:看他强鸡笼时的神情,送他一个词。(3)师:指名读。长读“织”。你觉得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假如你是中儿,又会想些什么呢?全班女生齐读。预设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师:古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齐读。(2)师(故做疑惑状):咦?无赖不是贬义词吗?为何父母还会喜欢他?指名说。(3)师:你们在家调皮时,父母会怎么说你?(4)师:是的,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这是古人对顽皮小儿的一种喜爱的说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5)“卧”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读。好不好?为什么?好文档,供参考12/22(6)师:我想,这淘气小儿也许是一会儿趴,一会儿躺,怎么舒服怎么卧呗!从中你们觉得他此时的心情如何?(开心,悠闲)(7)师:悠闲时还会做出什么动作?(小脚来回晃着,小嘴里会哼着儿歌)。(8)师:再来瞧他的眼神,又让你想起什么词语来?(9)师:哟,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呢!是的,这样一位无赖小儿,任谁看了不喜欢,难怪,他的父母,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师:(指黑板)这四幅图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图,你能把整首词描绘的画面,连起来说说吗?(课件出示全图)(三)拓展研究1.师:这户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师:翁媪醉在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中。可是,我们再来看这幅画面,你们觉得这家人的生活条件出何?3.那为什么还如此开心,如此陶醉呢?因景而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处世外桃源。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夫复何求!老俩口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好文档,供参考13/22因情而醉:一家人没有争吵,详和,安宁。6.师:此时,还有谁醉了?(作者)7.师: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生介绍作者生平。是啊,他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出生在一个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年代。他二十岁便奔赴战场,为国杀敌,二十余年沙场征战,他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没有战争)8.师:国家和平,百姓安宁。国泰——才能民安。因此,当他看到这样一户老有所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睦家庭时,怎么不醉,因此,他低吟出——齐读全文。(四)欣赏动画。四.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去后,再找找辛弃疾写的词,比较一下每首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在下一次的班队会上,我们开展一次“小小赏词会”。《村居》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好文档,供参考14/22(二)过程与方法: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
本文标题:《村居》教案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