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荷塘月色》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荷塘月色》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荷塘月色》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荷塘月色》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尝试用卡纸和墨水等综合材料制作一幅荷塘里的景色。2、体验运用综合材料制作画面的乐趣。活动过程:大家好,我是叶老师,炎热的夏天到来了,荷塘里的那一朵朵的荷花都绽开了,有粉红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没有开放的荷花像椭圆形的线轴站立在荷叶边,刚刚开放的荷花,露出一点淡黄色的花芯,像少女一样静静的坐在荷叶旁,那一片片荷叶,有深绿色的,有浅绿色的,有大圆,有小圆,直直地站立在荷塘上。这景色多美啊!留下这一瞬间,我们一起来做一幅水墨拼贴画《荷塘月色》吧!制作的材料有双面胶,剪刀、水桶、大头笔、颜料、墨水、毛笔、涂好底色的宣纸和绿色的卡纸步骤一:首先用大头笔在绿色的卡纸上画上荷叶的轮廓,再在里面画上荷叶的叶脉,画好后用剪刀把荷叶的轮廓剪下,在后面贴上双面胶,然后贴在涂好底色的宣纸上,这片荷叶是深绿色的,荷叶除了有深绿色的,还有浅绿色的,拿出剪好的荷叶一起进行拼贴。贴的时候,要注意荷叶与荷叶之间的疏密,高低关系。步骤二:荷叶贴好后,就开始画荷花了,用毛笔的笔肚吸清水,在笔尖上蘸上红色的颜料,笔尖朝上,左右各向里弧形运笔。画出自然的韵意效果。可以画些刚刚开的荷花,也可以画出开放了的荷花。多种类型的荷花让画面丰富,饱满。步骤三。荷叶贴好,荷花画好后,就在下方开始用毛笔画荷杆,笔吸清水,后蘸浓墨,快速画出荷杆,注意可以是直直的,可以弯弯的,每一笔皆需带有墨韵,布局注意疏密有度,讲求透气。当所有的荷杆画完后,把荷杆的刺点画上。步骤四:所有的东西画完,就在荷塘下面画上各种形态的小鱼,用笔尖蘸墨,用笔顿一下,往后一拉,画出鱼的形态,画上眼睛,嘴巴、身体尾巴。一条在水里游游的小鱼就出来了。最后,用一支毛笔分别蘸上绿色和黄色的颜料,在参考资料,少熬夜!另一只没有颜色的笔敲打出小点,增强画面的丰富感。画面一,画面的荷叶有聚散,疏密关系。色彩搭配合理,有红,粉,黄。画面二运用圆形纸张构图,有浮在水面的荷花,有站立在荷叶上的荷花,有前大,后小的关系画面三:画面富有有情调,绽放的花朵跟池塘的小鱼,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使得画面丰富饱满,生动有趣。《荷塘月色》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名字叫“荷塘月色”。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三、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景)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情)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本文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㈡诵读、鉴赏第4段1、学生阅读本段,概括大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安排顺序的?明确:本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分别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2、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明确:①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②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参考资料,少熬夜!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从不同角度,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③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手法:又名移觉。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此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文中还有一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④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⑤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参考资料,少熬夜!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3、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要点本段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重、难点: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茂密的荷叶--多姿的荷花--荷香--叶花颤动--流水体味作者的匠心:动静结合,“静”是“动”的瞬间表现。可见与可想结合,写出散文的神韵。如:荷叶田田--水脉脉含情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纬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3、“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A、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本体--花香(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C、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D、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教学过程:布置预习:A、请学生熟读课文;B、背诵4-6段。第一课时导入课文:具体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参考资料,少熬夜!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本文是1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听《荷塘月色》的配乐录音带:作品结构分析:全文共10个段落,每段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10个自然段还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了,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缘起: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四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五段:塘中的月色。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离荷塘: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第一部分:(1)写观荷缘起。(情)(引子)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第三部分:(7-10)写景中人。(情)(尾声)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1、背诵4-6段;2、阅读课后附文。第二课时检查作业: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让学生反复体会:参考资料,少熬夜!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分析:这是分量很重的一笔,可见“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问:起笔这样写是什么目的?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分析:此段抛开写景,句句都是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呢?明确:A、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B、这“情”没有离开“景”,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3、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分析:A、这是过度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B、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三、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1、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以上是顺序特点,细分析,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A、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这个问
本文标题:《荷塘月色》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9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