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优秀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优秀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优秀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好文档,供参考2/19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背诵导入二、合作探究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三、朗读体会四、整理归类1、成语类好文档,供参考3/19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态度的第7、9章(2)谈学习方法的第1、2、4、5、12章(3)谈修身做人的第1、2、6、8、11、12章(4)谈珍惜时间的第10章五、总结文言语法: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2、文言虚词(1)连词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好文档,供参考4/19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译)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提刀而立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例:默而识之(地)(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余知而无罪也。(你)(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则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五:布置作业默写全文本课时讲解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好文档,供参考5/19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珍惜时间自我报告教学反思课堂完成背诵。最好能当堂记住字义备课组长审核签字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二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好文档,供参考6/19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好文档,供参考7/19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孔子及《论语》。](二)作家作品介绍好文档,供参考8/19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设计意图:了解孔子及《论语》,明确孔子及《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对当下社会有何现实意义。](三)读文感知1、学生读前三章,扫清字词障碍。2、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加以体会。[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四)合作探究1、教师示范讲授第一章。2、学法指导文言翻译九法。3、合作探究,完成后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好文档,供参考9/19学三章的内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五)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案例(以身边发生的事例)。2、学生合作探究。3、结合所学,反思自己在学习、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4、诵读感悟,体会精彩内涵。(六)课堂小结归纳所学文言知识点。(七)布置作业背诵前三则。《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三篇】课题:《学而时习之》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好文档,供参考10/19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之学者为己”,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2、板书课题:学问之道——学而时习之二、初读感知1、识记:说同“悦”愠()罔()殆()篑()鸿鹄()缴()轫()或同“惑”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古之学者学习的态度、方法三、读析、讨论、质疑好文档,供参考11/19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2)愠:音yùn,恼怒,怨恨。(3)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4)罔:迷惑、糊涂。(5)殆;疑惑、危险。(6)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7)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8)疑:怀疑。(9)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10)敏:敏捷、勤勉。(11)意:同臆,猜想、猜疑。(12)必:必定。(13)固:固执己见。(1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15)篑:音kuì,土筐。(16)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好文档,供参考12/19(12)“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13)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14)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15)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16)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好文档,供参考13/19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17)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觉。而庄子却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知道了这一点而仍然要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危险了啊!”(《养生主》)这样说来,孔子岂不是危险又危险了吗?但他却做了圣人。同样感到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儒者和道家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让我们看到在知识问题上儒道两家的不同。(18)“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19)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20)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好文档,供参考14/19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21)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22)本段文字谈到学习应“专心致志”,而不应该“三心二意”(23)“为山九轫,功亏一篑”,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四、练习巩固1、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总结文中特殊句式3、翻译第十八段文字五、积累与应用1、名句诵读:好文档,供参考15/19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教后感悟论语十二章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
本文标题:《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0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