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说“屏”》教案【参考5篇】
好文档,供参考1/19《说“屏”》教案【参考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说“屏”》教案【参考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说“屏”》教案【第一篇】学情分析学生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教材分析本文写作特点鲜明,教学中不应当做一般说明文来处理,应当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体会文中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好文档,供参考2/192、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重点)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墙,屏……在这众多的可用的器物中有种算的上最“巧”的的,那就是“屏”。(出示各类屏风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屏的魅力。教师解说)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道说说“屏”。好文档,供参考3/19二、检查预习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屏风()纳凉()流萤()帷幕()忒()韶光()书斋()闺房()伧俗()休憩()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分组讨论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观点,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明确:屏风的作用:a、遮挡视线: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b、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c、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好文档,供参考4/19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说屏》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5、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6、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重点难点2、3、4。一、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2、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好文档,供参考5/19用。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的作用:遮挡视线。3、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屏,猜想它们的用途。也可以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屏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4、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⑴正音释义,积累词语。⑵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⑶精读课文,回答问题。自主回答:①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②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好文档,供参考6/19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合作讨论回答:③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⑴理解诗意: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好文档,供参考7/19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③“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⑵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七、研读赏析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明确:好文档,供参考8/19本文是1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⑴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⑵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二、总结拓展1、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2、拓展延伸: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好文档,供参考9/19烟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说“屏”》教案【第三篇】一、说教材。《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这是1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好文档,供参考10/19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二、说教学方法。本文是1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1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屏风图片,并猜想它们的用途,辅以简单的介绍,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好文档,供参考11/19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是训练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着老师展示一组屏风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屏”。3、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好文档,供参考12/19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四)品味语言赏析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本环节主要探究文中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浓浓的诗意,(重点指导句子通过多媒体展示)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品味语言,在探讨语言之后,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放异彩。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写“屏”的古诗词及“屏”的图片,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在自习课上,组织一次“话说屏风”的交流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好文档,供参考13/19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教堂内外的交流。四、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品味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二、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屏风(Píng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画。纳凉(nàliāng)乘凉。帷幕(wéi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缓冲(huǎnchōng):减缓冲击力。伧俗(cāngsú):粗俗鄙陋。雅俗之别(yǎsúzhībié):高雅和低俗的区别。(二)了解关于屏风的知识。好文档,供参考14/19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1、介绍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屏”的知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说说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说明:什么是“屏”;“屏”特点、作用;“屏”的分类;和写“屏”的目的)(2)划出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的词语。2、句段品读:(1)文中开头写母亲纳凉时总有背诵
本文标题:《说“屏”》教案【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10567 .html